不知不觉,子墨来到墓园已经过了一个月,天气渐好了许多,但是菇云山顶依旧寒冷,所以墓园依旧是积雪成堆。
这一个月,子墨倒是将墓园的积雪一一清扫铲除,而且将石屋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整理的井井有条。
青衣中年男子青夜自从带子墨来到墓园,却一头扎进了练功房里,中间只出来过两次。
第一次出来,青夜只是看看子墨做的怎么样,当他看到子墨还是很勤恳的,墓园也在清扫了一半多,很是满意,对子墨赞许了一番。
第二次青夜出来跟子墨说了声要出去下,具体也没说,子墨也没多问。
三天后才回来,风尘仆仆的一身青衣的青夜赶回来看了下子墨,点了下头,就一头扎进练功房,到现在也没有出来过。
子墨也纳闷了,这么长时间青衣男子没有出来,他吃什么呢?难道他就不会饿吗?他在修炼什么呢?
子墨将剩下的墓园里的墓地彻底的清扫完,接下来的生活确实是很悠闲,平时却很少出去,偶尔就在紫竹林里躺下,呼吸下新鲜空气,而山顶的空气格外的新鲜,有时在一直在手臂上的银蛇,还会抬头看看子墨,偶尔一人一蛇还会戏耍一番。
比起苦逼的采药奴,那是一个天,一个是地,如果其他的采药奴知道的话,呵呵,肯定是羡慕嫉妒恨!
但是子墨却很勤快,除了打扫墓园后,还将石屋整理了一番,就在他整理藏书房时候,在那里子墨发现了本书籍,心头甚是窃喜。
那是前几天,他打扫石屋的藏书房的时候,当时没注意,但是在这乱七八糟的竹简里面,他看见角落里放着一本发黄的竹简,子墨打开竹简,入眼的是《修真简述》,心里阵窃喜,又充满期待,但是当时却是没有翻看,只是整理放好。
而是过了几天,将所有的事情做完了,才走进藏书房,拿起一本竹简,细细翻看起来: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极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坚固,而共得长久.....
字字珠玑,深奥的很,要是放在以前,子墨肯定很难理解,但是自从凤凰山回来后,脑子竟然转的快速多了,而且只有看一次,竟然里面的内容仿佛就像印在脑海里,这次看书,子墨不求理解通透,而是反复核对三遍,自己应该记下来了,才赶紧离开藏书房。
的确即使记下来也要理解透彻才行,于是走到紫竹林外,一处岩石假山处坐下,子墨闭上眼睛细细琢磨起来。
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应该是修真的大道本应该没有问题,问了也没有什么会回答你,修真大道是虚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领悟的意思。
而及乎真元一判,太极已分又是什么意思呢?
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结合下面的一为体,二为用,三生造化,体用不出阴阳,造化皆因交媾,这说的是大道延伸为一,一即是本体,本质,一生二,二为用,用则不出阴阳,就是说二分阴阳之意,三即是三才,三才即是天地人,三才生五行,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而五行生万物。
所以,这段话就是告诉自己,追求修真,就是追寻大道,就必须沿着大道演变去寻找,因为大道是虚无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大道就蕴含在这天地万物里面,必须通过这天地万物,去发现大道。
在子墨的脑海里,默默地沉思着,琢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