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大军(上)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大军(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由于在华期间学到了很多本来要到执政后才能掌握的知识,现在的导师远比历史上俄国革命胜利之后都要更加地成熟和谨慎,即便红军已经在内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实力,导师也没有忽视1909年革命的胜利太过轻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现在沙皇、贵族、官僚、地主和买办都遭到了残酷的镇压,但布尔什维克在国内、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根基还十分薄弱,这一点从很多农民不肯将粮食出售给苏维埃政府就可以看出来。

历史上,由于执政经验匮乏,内战又迟迟没有结束,导师对于这一难题,采取了极端的“余粮收集制”来加以解决,结果一方面造成了大面积的饥荒饿死不少人、并且导致苏联前十五年里诞生的国民普遍因为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一方面又激起了自耕农的强烈敌视,很多原本持中立态度的都跑到了白军那边,导致内战变得更加残酷和漫长,总的死亡人数几近千万,几乎达到了当时俄国人口的8%,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内战之一,这无疑严重损伤了俄国的元气,而且因此埋下的仇恨种子甚至一直持续到了好几十年后都没能化解。

但在这个时空,内战很快就结束了,红军又无比强大,导师的压力远比历史上小得多,在华期间又学到了不少经济手段,因此并没有采取那种简单粗暴的办法,处理起来更有耐心,手腕也高明了许多。

导师参考了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以固定价格从支持苏维埃的农民那里购买粮食,不够的部分则依靠向中国进口来暂时维持。事实上,苏俄进口的粮食总量比缺口更多,这些粮食的作用也并不仅仅是满足城市居民和军队口粮的需要,而更大的意义是跟要营造出一种政府手里粮食充足的假象,逼迫那些“富农”屈服。

作为一个半工业国,俄国农民并不像昔年中国自耕农那样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根本离不开工业品。可是苏俄成立后,所有的工业品都被掌握在苏维埃手里,而不接受统购统销的话,就算有钱也买不到,这日子可就难过了。

本来“富农”们靠着之前的积累,还是有信心跟苏维埃政权耗下去的,但是眼看着粮价因为苏维埃政府大量抛售打压、即使在青黄不接的季节也毫无起色,越来越多的“富农”丧失信心选择了屈服,这些“富农”普遍在农民当中很有威望,他们老实了,那些跟风的中农自然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加入了统购统销的体系,布尔什维克对农村的控制也就日渐稳固了。

除了中国的粮食之外,同样来自中国的几百万遣返农民也同样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这些农民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耕地,俄国欧洲部分开发程度又比较高,除了已经被定为军用马场的南俄草原外,其他那些还没利用的可耕地大都是森林、沼泽之类仅靠一家之力难以开发的恶劣地形,而那些无主的已开发“熟地”都掌握在苏维埃政府手里,他们除了接受政府的安排加入集体农庄,根本没有别的出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