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三国第一强兵 > 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

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军帐内,诸将神情各异,却都是紧紧皱着眉头,保持着安静,静听着王羽的策略。

“……大抵上就是这样。”将与贾诩商议的结论讲述完,王羽环视一圈,轻声问道:“诸位,意下如何?”

“某不赞成!”他话音未落,黄忠已经站起身来,看老将脸膛发红,声音颤动,强自压抑情绪的模样,就知道他已经忍了很久了。

“所谓:民莫不谷,我独不卒,百姓为兵役岢税所害,已经苦不堪言了,将军以一己之胜败,将手无寸铁的民众拉上战场,这等行径,与国贼董卓何异?将军当日以仁德说某,今日却……道不同不相为谋,将军若执意若此,某这便告辞了!”

“且慢。”

王羽赶忙拦住,正色道:“汉升真以为羽会为了一己之私,将万千百姓推向死路么?羽若真有此意,何必召集各位前来商议?未免走漏风声,暗中行事岂不是更好?你不会想不到,万一走漏了风声,后果有多么严重吧?”

名声,尤其是伟光正的名声,确实无法做到一劳永逸啊。一边说话,王羽心中也是暗叹:黄忠因仁义而来,自己若是用了贾诩的计策,倔老头八成是要和自己翻脸的;

徐晃因忠义而来,自己若是和孙坚一样,无视大义之名,依仗武力到处抢地盘,八成会再损一名大将。

三国时代是乱世不假,但越是在这样的乱世中。信念就越发的耀目,只有拥有强大信念的人,才会变得真正强大起来。

一如自己麾下的两员上将,同样亦如徐荣。

于禁和贾诩看起来似乎没什么行事原则,其实深入了解过,就会知道,这两个人也是有着各自的信念的。

贾诩信奉的就是自保,只要能保住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哪怕全天下都洪水滔天。他也不会在意,他就是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

而于禁的信念就是军队,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学习兵法,学以致用,打造出最强的军队,这就是他的理想。

相对而言,后面这二位比较容易伺候,前面那二位就很麻烦了。好在,这二位是将道理的。就是得多费点唇舌才行了。

听了王羽的话,黄忠果然迟疑起来:“将军的意思是……”

“集思广益罢了。”

王羽按着黄忠的肩膀,道:“兵者,死生之事也!面对强敌,找出对方的弱点,并加以利用,这本就是兵法正道。目前,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徐荣的弱点只有这一个。也就是他的仁义心!如果视而不见,对全军将士公平么?对被迫背井离乡的百姓公平么?”

他自问自答道:“不,当然不公平!这场战争,不是某挑起的,意义也与诸侯互相攻伐,争夺地盘不尽相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阻止董贼继续祸乱天下。让司隶州恢复安宁,让百姓重新安居乐业!所以,这一仗必须得赢!哪怕为此要付出一定的牺牲。”

“汉升兄,你须得知道。如果百姓一直流离在外,饥寒疫病同样会夺走他们的性命,很多人会死,客死他乡,这同样不是他们想要的。所以,最直截了当的法子,就是打败徐荣,夺回洛阳城!”

王羽用的,是后世常见的一种诡辩之术,不论是什么话题,做了什么事,只要最后神情的表一下决心,说自己是多么的爱国,就能将听者的注意力转移开。

这招在后世被人用得太多,已经不太好使了,不过在三国时代,还是有些效力的。

黄忠开始还站的笔直,没有丝毫要妥协的意思,等王羽几句话说完,手上再微微用力时,感受到的抗力就没那么强了,黄忠被他按坐下来。

“可是,让百姓做前驱冲阵……”

王羽抬手指天,一脸庄肃道:“本将对天起誓,就算山穷水尽,也不会用这么残忍的手段来求胜,否则,天地共厌之!”

指天立誓,在后世同样没有市场,在这个时代则是很庄重的许诺。用了这招,黄忠的气彻底平了,他再次站起身,满面惭然的拱手道:“某曲解了将军的意思,多有得罪,请将军海涵。”

“无妨,本也是本将说的不够清楚。”王羽松了口气,总算是周全了名声,可以开始推敲计划了。

“本将认为,放出风声,携民众北上有很多好处,其一就是可以壮大声势,我军兵少,若是孤军北上,不但声势不足,而且在一马平川的司隶州,也难以遮盖后路,徐荣军中骑兵不少,其用兵的手段又高,万一被他劫断了我军的粮道,就是灭顶之灾了!”

洛阳自古就是四战之地,是个易攻难守的地方,除了其地理位置正处中原的中心之外,周边的地势也很成问题。

这里地势平坦,水网密集,黄河、伊水、洛水、谷水……称得上是大河的河流就有七八条之多,哪怕只是一条战线上,可以采用的进兵路线都远不止一条。

所以,洛阳很容易就会陷入被围攻的境地。防守一方无法预知敌人的主攻方向,因此只能处处布防,将实力分散开,很容易就会陷入窘境。

地势没有偏向性,谁利用得好,就能给敌人制造麻烦。

眼下联盟的围攻之势已经瓦解,西凉军在其他方向只需少量兵马驻守即可,可以集中全力来对付王羽,于是,地利就变成对徐荣有利了。

如果王羽轻率进军,光是维持补给线,就是个大问题。于禁将郡兵当成战兵操练,固然增加了泰山军的实力,可是,泰山军也就此没了辅兵。

“辅兵不足就得征发民夫,与其强征民夫入伍。莫不如激发民众的回家欲望,让他们主动加入,我军亦可以此为由,酬百姓以粮草,免得产生大股的饥民,这不是一举两得之法么?”

辩论确实能出真知,军议刚开始的时候,王羽也没想到这么多,只是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把贾诩的计划拿出来。看能不能启发众人,产生点新的火花。

结果,在说服黄忠的过程中,别人还没说话,他自己就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好处,先把自己给说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