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杨林痛心,破阵之前,不算函谷关的两万人马,大阵之中总共还有十六万隋军,可经过这一仗,眼前算上伤号,仅有五万人马。一败再败,四十万人马,没出半年,只剩下八分之一,靠山王痛如割肉,万念俱灰。
但是靠山王一想到东都东阳的安危,一想到太子杨昭等危在旦夕,便把仇恨埋藏在心里,含悲忍痛,和传旨官挥师东进,当大兵行致新安,距离东都不足百里之遥时,噩耗传来,东都城破,太子杨昭被俘。
接二连三的打击,杨林听完再也受不了,一口鲜血再次喷出腔外,旧病复发,裁于马下,人事不醒……
镜头转回函谷关西的山谷中。靠山王杨林带着一部分人马夺路而逃,大阵内的数万隋军隋将群龙无首。他们一看,败局已定,再负隅顽抗,就得全军覆没。因此纷纷扔了枪械请降。杨勇及时传令,降者免死,善待俘虏。至此,杨林的金龙搅尾阵彻底告破,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
就这样,李靖和杨勇出奇兵,先强取了函谷关,里应外合,又大破了金龙搅尾阵,一天之内连打胜仗,基本上是取关破阵一气呵成,义军这一役,堪称经典。
杨勇命人燃起火把,留下一万大军,由杜义负责,连夜清扫战场,登记并找出义军阵亡将士的尸体带回,日后厚葬,然后带着主力,带上所得的刀矛器械和粮草马匹等战利品,押着俘虏回兵函谷关。
杨勇和李靖顾不得征战的劳累,当晚连夜看望受伤将士,屈突盖的伤情已经稳定,和其余受伤的将士看到王爷和军师如此体恤部属,都深受感动。
第二天,这场大战役的统计数字报上来了,此战共歼灭隋军八万余人,收编俘虏五万人,但也付出了惨痛代价,义军将士伤亡了三万余人。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仗大获得全胜,可喜可贺,因此杨勇厚葬死难将士,并抚恤其家属之后,传令论功行赏,特别重赏了裴行俨和屈通盖等将士,义军大肆祝贺三天并在关中休整人马。
喜讯接连传来,杨感李密造反,取了许昌和洛阳。高兴之余,杨勇和李靖一分析,这才知道,杨林急切退兵的原因原来在这里,他们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大破金龙搅尾阵,杨感和李密起兵反隋,客观上帮了他们的大忙。
十日之后,义军休整完毕,这期间又接受陕西各州郡新送来的义军,加上收编的隋军俘虏,函谷关义军总人数突破了二十万,比在潼关起兵时的十二万人马还多出八万,也即是从数量上看,经过函谷关一役,义军人数不消反而猛增,这就是人气支持。
杨勇和李靖大喜,一商议,陕州离这里仅一百多里,趁热打铁,取下陕州再说。于是让屈突通引大军两万守住函谷关,让伤势大为好转的屈突盖在此养伤,然后起大兵十八万对外号称二十万,挥兵向陕州杀来。
一百多里的路程,很快就到了,杨勇指挥大军到了陕州就把大城围了个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