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百人会之关东局》更多支持!
辅贤公司自从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在西南扎根,生意逐渐大了。
张扬二人在辅贤的代表是阎宝航。
在周公斡旋下,冯玉祥愿意加入。不过,他不愿意拿钱,连名字都不挂,只是在必要时出手搭救一下。这一次米价大战,就是一个例子。辅贤在几家的扶持下,正式高调登上重庆的经济舞台。
冯玉祥虽然现在没有了军权,但毕竟是副委员长,声望毕竟还在。
至于蒋夫人和戴局长的加入,则是阎宝航斡旋的结果。
阎宝航拿着张学良给蒋夫人的信,先来见蒋夫人。蒋夫人听了公司的运作模式,称赞了公司是新生活得典范,不想加入。
为什么?
很显然,绝大都数产出都为了保障东北军和杨虎城部队的军需,其他有限的工业出产要补贴全部员工的教育,补贴公路修建,补贴免费医疗,补贴廉价租房。
雇员享受如此优厚待遇?天下哪里有这等好事?肯定办不了很久。
目前已经亏损了,干什么要加入?
如果要加入,可以,把军需的一部分作利润来分。做得到吗?
汉卿真是,净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
阎宝航听了蒋夫人的话头里的意思,蒋夫人这是不感兴趣。她知道公司和几家大米商作对,孔家肯定在走她的关系。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蒋夫人是不会加入的。
阎宝航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说出了几个关键技术。另外,他还允诺,公司亏损,和夫人无关,只用在这几项关键技术的赢利分红。
夫人动心了:介绍一下技术吧。这些技术,恐怕只有美国人和德国人才有。你们怎么会掌握的?能行吗?
阎宝航:我这就给你见一个人,他会把事情说清楚的。
于是把在外面等候的何文元叫进来见蒋夫人。
何文元详细讲了公司的几项新技术,几个商业渠道。目前,这几个项目到什么程度了?
只有制药开始生产,虽然产量低,虽然供应军队,还是有盈利。其他几项还在筹建,需要美国设备。
能不能先搞一批药品给我?
阎宝航:实话跟夫人讲,这个药厂的技术人员是汉卿从延安药厂挖来的,目前还没生产。汉卿和延安有协议,延安提供的药品不能乱动。只有咱们新建工厂,生产的西药才不受协议的限制。
蒋夫人:这么说,技术是苏联的。苏联的技术,是。。是从美国搞来的?
阎宝航微笑不语。
蒋夫人考虑良久:药厂和延安的关系,再也不用同任何人提起。
阎宝航道:还是老规矩,您不必签署任何文件,而是让您信得过的人签署文件就可以了。
游说戴笠也经历了相同的过程。
药品的商业渠道吸引了二人。药品是用金子买卖的。
何文元在前几天就提供了样品,戴局长拿去试验,到了昨天夜晚,实验结果出來了。
于是,二人欣然加入。
蒋夫人加入还有名声问题,辅贤公司主要在农村实现改良,这符合新生活运动的精神。
后来,孔祥熙想插手辅贤公司的肥皂生意,水泥生意,火柴生意,火药生意,钢铁生意,结果被人拦住了。拦他的人依然是宋美龄。
宋美龄说,辅贤公司生产的东西是供应给国家和军队的,不能插手。
孔祥熙知道,这里面有蒋夫人的利益,只好放手。
这是后话。
辅贤公司的新米是他们自己种植的。38年,他们从伊春带来玉米水稻种子,繁殖一年两季后,有了更多的种子。玉米收获得早,产量虽然不如东北,却比普通百姓的稻米产量高多了。
早稻品种是耐寒的,四川盆地冬季多雾,先遣队想早早种出水稻,按照技术指导书试验,最终成功。
所以成功,是有高手指点。
高手是杨开渠,四川大学的大教授。
为了栽培双季稻,小路要他们去成都四川大学,找一个叫杨开渠的大教授,请他教授双季稻和玉米的种植,请他做做农学顾问,甚至副董事长都可以。
杨开渠,农业教育家和水稻科学家,四川农学院首任院长。他毕生致力于高等农业教育和水稻科研事业,最早在长江流域倡导种植双季稻,并解决了连作晚稻的品种和栽培技术问题;开拓再生稻研究,并在生产上推广,为发展中国水稻生产做出了贡献。
1935年春,经金善宝先生介绍,杨开渠应聘到四川重庆的乡村建设学院任教授,讲授稻作学、麦作学,提出改革四川稻田耕作制度,种植双季稻、旱稻的建议,继续进行双季稻、再生稻的研究。
1936年秋,杨开渠转到成都四川大学任教授,主讲稻作学,并主持稻作研究室工作,开始了他一生中研究工作最繁重、也是取得成就最多的时期。
去请他的是李伟。
开始的时候,杨开渠并没有想和辅贤合作,因为不清楚他们的底细到底如何。后来,杨开渠拿到种子,听说了产量,大惊。
等到李伟拿出一份文件,上面是制作矿物肥料的理论和实践,还有温室育秧法。杨开渠看了再也不犹豫了,立刻答应了辅贤的一切请求。
杨开渠组织粮食生产很在行,建议他们除了买土地自己耕种,还要是说服农民采取新耕作方法,采用新种子。
李伟带领他回了重庆,路上,二人谈论了很多。后来,李伟拿出小路的一封电报给杨开渠看了,杨开渠道:“我在路上就猜,你们是自己人。果然。我终于可以为抗战做点事情了。”
杨开渠是早期的共党党员,事变后失去联系。不久后,李伟安排他和刚刚到重庆的周公见了面,恢复了关系。
杨开渠果然做了辅贤的副董事长,在辅贤开设了农校,还为四川大学在辅贤开办了农业基地。另外,他还在四川找到了一些山地种植玉米,联系了大量农户种植两季水稻,为辅贤的粮食生产做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