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因为苏军装甲部队太强大了,打日军绝对是是打人打小孩。
雅可福列夫的坦克第11旅、列索维伊的装甲第7旅(见注解)、费久宁斯基的摩托步兵第24团、1个炮兵营、1个装甲营。
坦克是150辆,装甲车是15辆。装甲部队的数量还要增加,接下来的一天,坦克大战会更加精彩。
小林所率的部队,在向南迂回攻击后不久,在大炮轰击不久,他们就遭到苏蒙空军和地面炮兵支援下坦克部队的反击。这些坦克和装甲车部队,有的一群是20辆左右,有的是30辆左右,也有10辆左右,其队形有的成横队有的则为纵队。有的从日军正面、有的则从其侧面攻来。
这是飞机加上大炮加上装甲部队打击步兵。
苏蒙军猛烈反击,日军被迫仓促转入防御。小林恒一亲率领参谋们亲临阵地进行指挥,把部队稳定住了。
日军的反击武器如下:反坦克速射炮,步兵的燃烧瓶,步兵的武士道精神和肉体。
日军阵地上的反坦克速射炮,数量是16门,口径是37MM。这就是所谓的小炮,其火力比起苏军的坦克装甲来讲太弱了。苏军的坦克可以从容地发现它击毁它。几乎所有的反坦克炮反而被坦克给反掉了。
于是,日军用出了第二招,**,反坦克雷,炸药包,集束炸弹,,,再加上肉体武士道。
日本兵取出了背包里的汽水瓶。
这瓶子里本来装的确实是汽水,出发前,关东军给每个士兵一人发了一瓶汽水,但有一个附加的要求,就是喝完汽水后,要往里加满汽油,带在身边对付苏军的坦克。
很多历史网站上有这种燃烧瓶的照片。这是一种大肚子瓶子,瓶盖是拧上去的。
这种燃烧瓶对汽油坦克很有效,因为汽油是沾火就着的,可惜,苏军的坦克自从吃了亏后,已经是柴油坦克了。
除了**,还有人,用一包炸药冲上去炸坦克,还有一种,就是把反坦克炸弹绑在一根长木杆上,拉了炸弹引线,炸坦克。
苏军也曾经被这种攻击方法击退过,但这次没有。一些苏蒙军的坦克、装甲车、汽车被击中,但苏蒙军进攻的坦克部队继续增加,有的已突进到距日军临时野战阵地仅有20米左有的地方。
这是在多少文章,专著,电视节目,日本电影里描述过的场景,日军被坦克上的机枪打死,剩余的个别人炸了坦克。
当然,日军电影里描写得很英雄很悲壮,别人的电影里写得很高兴很过瘾。
日本军队预定的攻占的目标,是苏蒙军位于河西高台上的阵地。可现在,过河的日军被拦住了,过河后,他们仅仅前进了4公里。
到了上午10点,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对苏蒙军的这样猛烈反击感到出乎意料。看着还在增加的坦克,他断定很快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情况。于是,他调东在河东守卫浮桥的步兵26联队及野炮兵第3大队至河西,以稳定小林的后方和巩固渡河点。
说白了,在这场赌博中,他把更多的部队押上了。
日军重轰炸第61战队中午11时第二次出动,轰炸塔木察格布拉克向东的公路上,公路上的装甲车队和摩托化步兵被被轰炸。
苏军除了在前面阻击日军,还在后面包抄日军过河部队的后路。
这一次,包抄后路的是36辆装甲车组成的一支蒙古的装甲部队。
这只装甲车部队来到了刚刚过河的第7师团26联队的侧翼,正好停在火力够得上的位置上,停下来炮击日军26联队。
26联队的日军前进追不上装甲部队,还会丢掉浮桥,后退又没有接到命令,也会丢掉浮桥。
日军不少炮兵的马匹受惊后四处狂奔,将弹药车与火炮拉翻。
野炮兵第3大队都来不及装定标尺,就采用直接瞄准的方法进行射击。
日军的补给更加困难了。
小林部队的反坦克炮速射炮炮弹快用完时,1架由日军从民航征集来的运输机,满载着这种炮弹,降落在河西的平地,对战场进行了强行补给。这件事也在日军的书里大大地赞扬。
苏蒙装甲部队是西岸反击的主力,大炮和飞机是打击后勤补给的主力,也是打击东岸日军的主力。
下午3时,一直随同23师团行动的关东军副参谋长矢野音三郎少将,向23师团长提出:停止进攻,于当日晚从西岸将部队撤回。
矢野音三郎的这个建议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可以说,如果日军晚撤退一天,其伤亡的数量将会成倍地增加。
过河的日军和苏蒙军打到下午4点,日军的进攻步伐彻底停止。
小林恒一接到了撤退的命令,确定各部队撤离战场的顺序为:第7师团步兵第26联队,炮兵,步兵第72联队,步兵第71联队。
受苏蒙军优势战车部队一整天攻击的日军。从河西岸撤回。虽然仅有几公里的距离,但“组织得相当严密。前卫、后卫和担任侧翼警戒的,都挑选了较精干的部队,并配备了反坦克武器。所收容的战死者、伤员都派专门部队进行掩护,按北极星的位置向后开进,通过原来的渡河点返回。”
******
1,巴音查山阻击战,有的文献说是只有四百蒙军,有的说死了四百蒙军。生还者都是伤者。松本草平回忆,死了日军600人,包括两个大队长。
2,攻击巴音查山日军的装甲旅,有的说是列索维伊的装甲第7旅,有的说是装甲第9旅,至于数量,有的说300辆,有的说500辆。
3,关于日军过和部队的撤退,有的人说是关东军副参谋长矢野音三郎提出来,有的人仅仅说是小松原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