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一八七七新纪元 > 第十三章 吕梁雾(六)

第十三章 吕梁雾(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刘摩蓦地睁开眼睛,原来是南柯一梦,眼角边还挂着一道泪迹。屋外传来伐木的号子声,刘摩急忙起身,匆匆洗下脸跑到屋外,王捕头在院中指挥捕快们搓绳,见到刘摩忙迎上前去:“刘少爷,您醒了!刘大人已经派人到山上来了,大伙都在外面砍树做呢。”刘摩点点头问道,“老王,现在是什么时辰了?”“唔,已快进巳时了。”“快到十一点了?老王,咱们出去。”

在寺外忙碌的人们见到刘摩,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刘少爷来了!”“刘少爷!”“大恩人哪!”“啊!大伙快,是小菩萨!”刘摩面带微笑安抚众人继续干活,悄声问王捕头,“老王,怎么有的百姓喊我小菩萨?什么意思?”

王捕头笑道:“刘少爷您有所不知,自从上次您带领大伙惩治恶商、征得救命的粮食,与百姓有救命之恩,现在有些百姓都尊称您是小菩萨,那是说您有菩萨心肠。”

“哦?”刘摩笑笑摇摇头,他也能够感觉到,自从昨晚聚雾成水之后,捕快们对他彻底信服,加之以前的征粮、威吓商人、捕杀洋人,一些捕快见到刘摩如见父母一般恭敬。

一张张木制的大鳞次栉比地竖立起来,固定在地面上,聪明的木匠们打通竹节,用火将竹子烤弯,将一根根竹子拼接成导水管,数百根的导水管汇集到十八口木桶中,每只木桶的底部开了一个碗口大的洞,再用竹子将十八口水桶全部连接起来,聚集到一根总的送水管,一直向山脚延伸。为防止山间的动物破坏水管结构,所有的竹子都被牢牢绑在了树干上。

刘摩非常满意木匠们制作出来的效果,估算到了晚上可以制出两千张左右的木,准备下山去山脚布置的如何,瞧见卲重光正带着几名僧人在种菜,一盆盆的水浇入干裂的田地中,瞬间便渗透到地下,不一会的功夫地面上又开始泛白,卲重光他们接着继续浇水。刘摩忙喊道:“大师兄,停一下!”卲重光停下农活,憨声问道,“怎么了?”刘摩走上前道,“大师兄,这样种菜太浪费水了,你等一下!”卲重光不解地问道,“那你说应该怎么种?”刘摩嘿嘿一笑,叫来几名木匠吩咐一番,卲重光疑惑重重却又不愿多问,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官少爷连种田都有一套一套的。

工匠们按照刘摩的吩咐在田地里沿着地垄插上一些木桩,一根根连在一起的竹竿很快绑在了木桩上,距离地面大约只有一拇指高,竹竿已经被工匠凿通,并打上一些针孔大小的洞眼,前端留下一个微微翘起的注水口。带这些架设完成,刘摩提起水桶将水灌入竹竿中,水顺着竹竿上的小孔缓慢而又节奏地滴落到瓜苗的根部,刘摩对着再次发懵的卲重光道:“大师兄,你们种菜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浇水,这样既省水又能让瓜菜快速成长起来。”待刘摩走了老远一阵,卲重光方才喃喃道,“这家伙真是师傅说的圣人再生吗?”

若是刘摩听见卲重光说的,肯定会笑得肚子疼,其实这个滴水种菜的方法在另一个世界有个学名,叫滴灌技术,是以色列人发明的。因为以色列地处中东地区,国土大多干旱少雨,靠淡化海水种田的成本比进口的农产品还要昂贵的多,聪明的犹太人想出了滴灌技术,不但节约用水,还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此时没有控温、过滤等先进手段,刘摩只能就地取材,搞出简易的滴灌,他相信,这些已经足够了。

刘摩带着王捕头、张桂等人乘马沿着山道下山,一路走走停停,或检查送水竹竿的牢固性,或与干活的百姓交谈,二十余里的山路走了近一个时辰。山脚亦是一片繁忙景象,搭粥棚、建屋舍,因为担心山匪,刘松龄让白总兵亲自率兵前来坐镇,白总兵见到刘摩,欣喜地道:“贤侄辛苦了,山上可曾已经布置妥当?”“世伯大可放心,您就坐等晚上取水吧!”“好!”

一行人站在高处着忙碌的百姓,一张张质朴的脸庞上有喜悦,有欣慰,也有迷惑,但绝没有人叫苦抱怨。刘摩禁不住地感慨万千,这些淳朴的百姓为了生存与天斗,与地争,以前不太相信毛爷爷说过的话,现在是眼见为实,中华民族能够凝聚的力量是任何力量都无法与之抗争的。可为什么老天爷如此不公?如此愚弄汉家子孙?非要经过百余年的屈辱和抗争才能真正站起来?不!刘摩暗暗攥紧拳头,一定要改变这一切!

这一夜,欢声雷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