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章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老蒋郁闷就郁闷吧,武爱华并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整个9月29日,武爱华的心思都在思考以后的战略问题。
日军北平完败(武爱华只敢如此下定语),其实是在武爱华意料之外的。在武爱华看来,国防军胜利,是肯定的,对自己的军队是个什么水平,他比谁都清楚。但胜利的具体情形极有可能是国防军付出较大代价攻入日军据点,接着是日军溃败,然后是国防军t-12冲锋战车在野外歼敌大部。
但是,日军呆在阵地或据点被全歼,却出乎武爱华的意料之外。日军为什么没有援军到达,或者,日军为什么不主动撤退?总之,武爱华的想法多了去。但不管有多少想法,武爱华还是明白一点,日军肯定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否则,国防军不可能如此轻松的取得全胜。
从坂垣征四郎第5师团慌忙撤退看,日军确实出问题了,否则,日军在北平三个师团外加一个旅团八万余人,不可能无所作为,而被国防军一一歼灭。
不过,日本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武爱华却难以判断。从战斗情形来看,日本人还是十分凶悍的,非常有战斗力的,也就是说,日军士兵层面并未出问题。但是,如果从战役角度观察,就会发现日军的问题多多,最大的问题,竟然是没有援军前来支援。
日本人,肯定不会如此算了,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只是,日本人会像历史上那样,直接进攻华中地区吗?现在历史变了,武爱华再也不敢轻易预言什么。好在以国防军为代表的中国国防力量也比历史同期强大,日本即便以举国之力前来决战,中国也不可能如历史上那样,一溃河山万里。
“司令,警卫师和教导师来电,问司令部什么时候入城?”9月30日早晨,武爱华正在用早餐,傅林就跑来报告道。
“上午11点。我们从宣武门入城!”武爱华答道。
“司令,为何不从正阳门入城?”傅林反问道。“正阳门”才是大道啊!
“不,就从宣武门入城!”武爱华非常确定地说道。
宣武门位于西城区南部。建于明代,初称顺城门,为内城南门之一。现泛指宣武门东、西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交在正阳门西侧,与东侧的崇文门相对,为内城三个南大门中西面那个。在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
其实,宣武门在元朝就有了,明拓建北京南城,于正统元年明政府重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工程竣工。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义,改称“宣武门”。宣武门城楼面活五间,通宽32.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重楼重檐,歇崇山峻岭式灰筒瓦绿互谅互绿琉璃瓦剪边。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活七间,通宽36米;通进深21米,连台通高30米。
武爱华坚持从“宣武门”入城,当然有他的特别涵义。作为正阳门两侧的这两座门,左崇文右宣武,崇文,中国并不缺文;缺的是宣武,缺的是武的精神;武爱华以武起家,本人又姓武,自然要从宣武门入城了。
也许,有人会说,武爱华这是“耀武扬威”!如果真是这样认为,那就最好。在武爱华看来,中国,太需要一个“耀武”的机会了,百年屈辱,就是因为我们打不过别人,所谓文治武安,无武如何安邦!
当然,武爱华并不是一个武夫,严格地说,在这个时代,武爱华真可以说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他也崇文,他觉得国家也该崇文。一个国家要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必须“崇文宣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不能搞成后世那种,两手都不硬,文不成武不就的。
佛子庄,这个伴随了武爱华两个多月的地方,今天,就要暂时告别了。临出发时,武爱华特意爬上后面几十米高的悬崖处,好好地再看了一眼佛子庄。这里,以后将作为北方的“战时指挥中心”,以至于几十年后也同样是战争指挥中心,只要一发生战争,而且确认京城可能受到威胁,就可以搬到这里来。
武爱华离开后,佛子庄基地将继续建设,原设定的国防工程,以及佛子庄背后沿河两岸山洞里的军工企业,都将继续建设,直到达到预定规模并形成效应。
“爱华,你舍不得这里?”看到武爱华从悬崖上跳下来,陈思苇很是心疼,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万一受伤了怎么办。
两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早已行过那周公之礼,###。只等找机会回到南方办个“婚礼”就万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