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华人1892 > 第366章 战争背后(十四)

第366章 战争背后(十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过最近在报纸上关于大学的争论,好像越来越多了,这也是金雨、王栋李楠三人愿意看到的现象,也是金雨来这里和谭嗣同攀谈的原因。

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儒家!在工业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渐在丢城失地,逐步沦陷,其统治地位已是岌岌可危了,传统的儒家门生们着急了。

谭嗣同坦承:“帝国的教育事业,正是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莘莘学子都面临着选择,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可以选择,选什么专业,做什么事情和工作都可以,大家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学而优则仕,是千百年来人们唯一的选择。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如今看来,很可笑!很具颠覆性啊!”

轿车的疾驰着。金雨认真的听着,不时点点头,自己怎么想不重要,这个时代的文人怎么想才是关键所在。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啊!很可笑啊!就算你再怎么卖命卖身。人家皇帝也不定怎么想你,用你时是忠臣。用不到你时就是谗臣,生与死,荣与辱,皆在帝王一念之间。官场仕路,就是个独木桥,千千万万的文人墨客都想往上挤,纵死无悔。可是又有几人才能挤上去!万中选一啊!”谭嗣同亦是感慨万千,微笑感叹。

“谭兄!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嘛!我们还能留下来什么呢?我信奉无为而无不为,这种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汉代的无为而治和岐黄之术,是一种什么境界,我研究不深。但是我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真的是无为而有为吗?一点都不是。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无所事事,消极处世,而是在洞查万物作用规则的基础上,让万物和谐相处自由发展,并且在必要时,随机改变或创造规律,让万物适从。人完全能够控制这个世界,前提是洞查世界的真谛。变革维新!就是要让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教育事业也是如此,您认为呢?”金雨抛砖引玉道。

“金兄!现在理工学院太重视研究了,它的负面结果就是普通教育受到忽视。大学过分重视研究,在大学中已经喧宾夺主。教授们一心做研究,把教学看作是一个负担,不投入热情。学生们则重视研究而忽视其它。更重要的是学校规模的扩大,使师生地关系更加疏远,学生得不到必要的人生指导,只是学了一些具体的技艺。有知无德、重利,将来难以承担领导社会之重任。要知道大学地目的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完整的人’。德国式的研究性教育腐蚀的是大学传统的人文价值啊!”谭嗣同担忧的说道。

“德国人严谨而务实,我们国人爱欺下瞒上,爱夸张,这我不否认,不夸大自己的功绩,谁能升官发财啊!是吧?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吧。”谭嗣同说出了自己担忧的重点。

“严谨务实也好,务虚也罢。虚虚实实,相互制衡,相互促进,才是正途嘛!你说目前存的问题,是过于重视技术研究而忽视了其它方面地教育,以至于现在的乌鲁木齐理工大学的理、工两院,已经变成了西北各家企业的技术研究室,而不是教书育人的大学喽!是吧。”金雨笑道:“我听有人说过,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正应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认知和选择的火焰!只有在自己学习认知到这个世界的本质。理智考虑之后。做出的选择,大多数人才会无怨无悔自己的选择。是吧!如果硬是要逼这些人接受你强加给别人的选择,会是真心的吗?虚应故事,有意义吗?我汉族之人尚无所谓。但是,安禄山之爪之心,岂能不防。”金雨不无所指的说道。

胡人蛮夷,汉族人不防备是不可能的,五胡乱华,匈奴入侵,金人和蒙古人入关的屠戮。岂能不在心中横着一根刺啊!这可不是符合不符合民族融合不融合的历史大趋势了。这是汉族人本能的一种念头,一种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的本能。

中华帝国大学中几十所技术专科学院,而这些学校的教授也大多数为德国人和奥地利人。正因为如此。整个大西北的大学现在带着浓重的德国研究性学校地味道。尤其是当西北各省的各个研究所,又和大西北的理、工科学院挂钩的前提下,现在的理工大学就像是一个由一群教授和专家带着数百或上千个研究组一样,而不是一所传播传统文化的大学了,这已经彻底的颠覆了传统文人的固有思维了。

只是大势所趋,谁也无法阻止这种历史潮流,不重理工大有亡国灭种的可能,逼着人们放开思想,接受新事物。而接受新观念的穷人、工人、技师和军人通过抗争和战斗,都得到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因循守旧的人已经不吃香了。

作为主管文教卫工作的省长,谭嗣同尽管想改变想变革,但有时也感觉到一种积重难返不受控制的味道,这时的人谁看得到未来啊!更何况全中华帝国的教授联席会议之中的教授们,有一大半都是德裔或者留德学者,他们以自身的实际经验相信,德国地教育方式才是最好地,而谭嗣同则是通过不断调整改变这一切,而这则引起了大学里的关于教育方式地讨论。甚至从校刊发展到外界的报纸上,谭嗣同或多或少的知道。金雨今天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嗯?研究性大学不好吗?德国!不正是靠着研究性的大学带来的技术进步,从而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吗?在实践中学习不是很好吗?现在整个帝国的工厂内有很多产品,都是学校实验室里的产物。一条龙循环存在学、研、产体系,不是更趋合理嘛!”金雨笑着说道,仿佛在给人打气鼓劲儿。

“德国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了些。培养的是专科人才,却不是完整的人。德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许会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但是他们却不能成为优秀的公民和领军人物,也不具备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挽狂澜于既倒的精英素质,这一现实和其教育不无关系。而美国式的大学教育,正是在吸取了英式的精英绅士教育和德国的研究性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一个作为来源于德国和英国的两股不同的传统,共同塑造着19世纪末以来美国大学的发展模式。两者有互补性也有冲突。在这种互补和冲突中维持着国家整体大学教育的平衡发展。而这就应该是未来的中华民族大学的发展方向。谭兄!不必慌张,不必失措,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兼收并蓄,包容一切,海纳百川的大民族,难道连一个美国人都不如吧。要知道他们的祖辈,可是一些死囚和逃避黑死病的难民啊!可是你现在再去看看,他们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什么样子了,你敢相信吗?工矿企业多如牛毛,高楼大厦节次鳞比,大型农庄牧场生产日趋完备,算是一个地大物博、物资富足的国度。社会矛盾暂时还没有我们国家复杂尖锐,还需要不断的治理,建立起更加完备的新秩序。”金雨见识还是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得多,闲话现状,展望未来,给人一个美好的未来和无限遐想空间。

“是啊!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嘛!洋鬼子确实有其专长之处。出去见过世面的人,见识就是不一样。什么时候,我也出去走走看看,也长长见识去。。。哈哈哈!。。。”谭嗣同认真的听完,笑着说道。

哈哈哈!。。。。。。众人笑了起来。

中华帝国建立研究型大学,可以说是李楠的本意,一力推广数理化的科学教学研究,当初建立那些技术专科学校的时候,那引进德裔奥籍的教授、专家们把学校办成德国式的研究性学校,可是李楠、王栋和金雨非常乐意见到的,中国就是缺少这种学研产一体化的雏形教学模式。

而且这一切,的确给中华帝国带来的不少好处,大量后世的技术成果,正是这些教授和学生们一起消化最终演变成中国工厂中制造出的产品,使得中国的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得以提高,而且大量的年青学生也在研究实践中得到了磨砺,培养起来了一种严谨的研学风气。

而这种学风,我们曾今拥有,但是却又终止它,让自己失去活力,但是金雨却不会在做这种傻事,反而要尽到自己所能的开导谭嗣同这个文教省长推动这种教学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