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毅在苏州城外遇袭,出于特别考虑,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张溥闻讯赶来,见丁云毅浑身带伤,不由大为吃惊,急忙叮嘱他安心养伤,他找借口把江南书院落成往后推了一些时间。
将养了几天,有顾横波这些女子侍侯左右,又有邓牧之、詹宝龄忙前忙后,聘请名医,送来大量珍贵药材和补品,便也好了一半。
丁云毅想着尽快回到台湾,不敢耽搁,派人找来张溥,只说自己伤势已经不碍。张溥这才放心下来,把江南书院落成礼定在了三天之后。
其时,江南的士子们已经云集在了苏州,就等着对他们而言意义重大的这件事情:江南书院落成。
早就已经在他们中间传开,这间江南地区最大书院,正是那位武烈伯、福建总兵丁云毅助资建成的,这一来,读书人们对丁云毅的好感更增。
虽然原本定下的落成礼时间退后,但当听说武烈伯“病”了后,这些读书人倒也没有什么怨言。
眼看着到了这天,群贤云集,苏州城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那些云集在此的人,其中有不少是有声望的贤达,有影响的大儒,,这其中的一些名字,对于丁云毅来说也可以算是如雷贯耳了:
邓家世交曹延涣、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冒辟疆这“四公子”,诗坛领袖钱谦益......
陈贞慧这人和丁云毅还是有些缘分的。当年在桃花钨里,两人为了陈圆圆的事情还闹得很不开心。
只不过此时不同往日。他丁云毅已经封爵,总镇一方。而陈贞慧呢?虽然是“四公子”,但无论从名声还是身份上都和丁云毅不可同日而语。
丁云毅伤未愈,还需要人在身边照顾,虽然有段三儿,但男人究竟粗手笨脚,众女不太放心。因此便委托柳如是还是着男装,陪伴在丁云毅左右。
这一天,江南书院足足来了几百人,其中身份最重要的。除了士子领袖张溥等人,就是苏州知府邓牧之,武烈伯丁云毅这两人了......
那张溥算着吉时已到,让大家安静下来,先说了几句套话,接着话锋一转:
“诸位也都知道,这江南书院原是溥的一桩心事,可惜财力不逮,始终未有动静。后来,我去了福建游历。在那遇到了一个人。此人对读书人的尊敬,无法用文字语言能够表达,他听说我欲造江南书院,慷慨解囊,拿出了五万两银子,以助我能成功。诸位,这五万两银子或者在其他人眼里不算什么,可这人当时正活二十万灾民之命,也到处急需银子。这份心意,可当真是难能可贵了……说到这,转向了丁云毅:“丁总镇,请受张溥一拜!”
“不,不,先生不可!”丁云毅急忙道。
不想张溥却正色道:“我这一拜,不是为我自己拜的,而是为普天下的读书人拜的。丁总镇且站着不动!”
丁云毅无奈,只能站在那里受了张溥一拜。
那些大儒士子瞬间便轰动起来,这还了得,天下读书人的领袖张溥,竟然真的给丁云毅拜了。
在他们的心里,丁云毅这个武烈伯的分量,是没有张溥重的,但张溥这么一来,却在无形中把丁云毅的身份,在这些人的心里抬到了一个很重的位置。
几个张溥门下抬来一块用红布蒙着的牌匾,张溥道:“丁总镇,邓黄堂,请。”
丁云毅和邓牧之本来就是来为江南书院落成礼揭幕的,当下也不客气,一人一边,揭开了那块大红布。
顿时,张溥亲笔书写的四个大字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江南书院!
瞬间鼓乐齐鸣,爆竹声大作,这江南书院的落成礼便也算是成了。
而这一次对于丁云毅来说,他最大的收获,便是通过张溥,再次提高了自己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
这一天一过,全天下的读书人便再也没有人不认得丁云毅了。
张溥大摆宴席,这些宴席的银子,却是苏州知府邓牧之拿出来的。
丁云毅在这里官最大,再三推让之后,还是被请到了上首,柳如是坐在他的身边。丁云毅忽然笑着对邓牧之道:
“邓黄堂,说起来我还欠着你银子呢。”
邓牧之一怔,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只听丁云毅笑道:“可有灾民前来索取吃的?”
邓牧之顿时笑了起来:“不说还好,说起来那次我真被吓了一跳。那天一大早,刚开城门,忽然见到城外成千上万的难民,好家伙,密密麻麻的看不到头那,城门官赶紧关了城门,来向我汇报,我当流寇又来了,赶紧带着人去了城门那。谁想到我才出现,那些难民便齐声大喊,说什么是丁云毅让他们来找我要吃的。我起先还不信,斥骂他们如何敢直呼你的名字,后来看到了你亲笔写的信,这才知道果然是你让他们来的……丁云毅叹息一身:“苏州地方富裕,但中原之地却难得很。我实在没有办法,要让他们活着到台湾,便只有先来苏州找你。这次邓黄堂所费巨大,我一定按照约定双倍奉还。”
邓牧之却是面色一正:“武烈伯说哪里的话?论公,你是武烈伯,福建总兵,我不过是个小小的苏州知府,原该听命于你。论私,你是我的妹夫,难道要自家人办点事情还要算银子?再者,我亦同情那些灾民,武烈伯做得善人,难道我便做不得了?我若靠着赈济灾民大发其财,我还算是个人吗?银子的事情提也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