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清朝故事多 > 第21章 范文程的前世今生

第21章 范文程的前世今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21章 范文程的前世今生

2017-03-19 作者: 链枣树居士

第21章 范文程的前世今生

从继承汗位,到掌握实权,那是一个过程,并不因为坐上那个位置,人家就统统听你的,现实很无情,很残忍,很无奈,皇太极老兄就是碰到这样的事情,面对老父亲留下的班底,一批老人员阳奉阴违,只拿工资不干事情,就剩一张嘴,在哪里滔滔不绝。他一个声音喊不到底,号令不了三军,因此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只能是想办法处置、集权,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皇太极在等待一个人,帮助他实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君临天下,帮助他入主中原。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等到了他,那就是范文程老先生的出现,终于轮到范老头子登场了。

范文程(1597年—1666年),民族汉,70岁去世,辽东沈阳人。范文程为什么要帮后金异族政权呢?范文程为什么主动投靠后金呢?我们来看看他的档案,或许对这个疑问有点帮助。他出身名门,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六世祖:范岳,洪武年间获罪,全家被发配辽东都司的沈阳卫充军,因此范氏自此成为沈阳人。曾祖名范锪,干到明朝兵部尚书,但受到严嵩排挤,被赶出京城,带着全家老小流落到辽东盛京,就这样先祖的记忆给了范文程痛苦的回忆,是明政权将范文程送到敌人那边的,反正对明王朝已经没有好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样的。当然范文程也曾经挣扎过,内心是矛盾的,虽然痛恨朝廷,但依然走着传统文人的道路,18岁就考上秀才,但是没有混入正途,没有进入大明体制内,成为国家级政府官员,如果再给他10年时间的话,或许他能中举进入中央,成为中央级别的公务员,可惜历史不给他那样机会,而是把他送到了另一个场所表演。一场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努尔哈赤后金军队攻占辽东过程中,后金军大肆抢掠,对老百姓和牲畜那也是大家抢劫,抢到了人畜三十多万,这张撒鱼的大网撒到了一条大鱼,范文程这个小伙子也被俘虏成为降民了。可见范文程老兄总的来说是好的,是作为战利品被抓走的壮丁,因此不存在他主动投靠后金说法,可以说刚开始他是胁迫的。当然,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即使在战俘中,努尔哈赤检阅降民的时候,竟然见到了并引起他注意,一个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虎虎生威,努尔哈赤便招至席前问话。范文程机敏过人,深得努尔哈赤的喜欢,于是,努尔哈赤便将范文程分给了镶红旗。但是,范文程并未受到努尔哈赤的重用,也没得到努尔哈赤的充分信任,他在一个不大不小的章京的位置上整整坐了八年的冷板凳。章京就是那种级别很低的文书类办事员。这八年的时间里,范文程可以说是怀才不遇,相当寂寞。

虽然年纪不大,但是饱经沧桑的范文程对于历史变迁和社会更替都有着自己的看 法。明朝社会的动荡,朝廷的腐败不堪,看着百姓们过着民不聊生的日子,他明白明朝的天下保不了多久了,而这个时候后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越来越强大,范文程知道满清早晚会攻下明朝的。而范文程是一个充满抱负的青年,一心想为百姓和自己的前程着想,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他帮助满清攻打明朝是合理的。

虽然在平凡的岗位上,范文程同学也很尽力,有机会就跟随努尔哈赤从出征。在这里,范文程只是个参谋,参与指挥谋划的事宜。虽然范文程没得到重用,但是在这几年里面他是苦读诗书,因为军事战争的需要,他也是熟读兵法,正是这几年的压抑、无聊,更激发他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他是努尔哈赤留给皇太极最大的宝。一个人如果20岁春风得意,一个人是很难取得成就的,只不过多了个吟诗作画的所谓风流才子,适当的挫折为一个人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应了孟子老人家那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在小范这个小伙子边苦读诗书兵法的同时,边发牢骚,每天过着朝九晚五,准时回家喝稀饭的有规律生活时候,郁郁不得志之时,一个改变让他走向了历史前台,轮到他登台表演了。努尔哈赤那个老头子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驾崩了,皇太极掌握了满清的军政大权,范文程的春天来到了。

宁远大战之后,袁崇焕督师辽东,因整顿军备需要时间,袁崇焕便提出议和。范文程策动皇太极将计就计,提出以议和对议和以争取喘息的机会,并提出了征抚蒙古,恩抚朝鲜,招抚明将的策略,搞定后金的周边国际生存环境,有力地扭转了不利局势。就这样,经过精心准备,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统率满、蒙铁骑5万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长城喜峰口进入关内,入蓟门,克遵化。范文程当时还在皇太极的文馆,没有正式官衔。他虽然是儒生,但相貌堂堂,体格魁伟,倒很像是一员虎将,自努尔哈赤征战时候就弃笔从戎,当然没有弃笔,但是从戎了,在战场表现很出色,随军从征时,奋勇冲杀,又长于用计,能言善辩,因而立下功劳,招抚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城。明军围攻大安口城,他又披甲上阵,率领枪炮手,斩杀很多明军。十一月十一日,皇太极统军往攻北京,留参将英俄尔岱、游击李思忠及文程与八员备御,领兵八百名,驻守遵化。因战功显著,范文程被授予游击世职。

天聪五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统军八万围攻大凌河城。初十日,范文程奉皇太极命,前往大凌河城之西山的一台劝降。明兵据险死守,他单骑至台,晓譬详切,守兵听后下台投降,其中有生员一人、男丁七十二名、妇女十七人,还有马二匹、牛二十四头、驴二十一头,皇太极立即将那些赏给了他。

天聪六年(1632年)四月,皇太极领兵征讨察哈尔,占领了归化,也就是今天的********,林丹汗却率众渡过黄河,向西逃走,后金几万大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不知道是继续向西追击蒙古残余势力,还是向南攻打明朝。范文程抓住机会及时向皇太极献计,当乘明朝不备,进攻北京最终,皇太极依计而行,用兵于明宣府、大同。满载而归,士气大振。五月下旬,皇太极驻归化城,命文馆官员商议下一步行动计划。六月初五日,范文程上奏行动计划。于是,皇太极对范文程的才学和谋略备加赞赏,他很快把范文程招到自己身边,让他参与了军国大政。在战火中磨练的范文程终于成为了皇太极的忠实御用智囊。从此,范文程便走上了满清重臣之路。

因为听说汉族文人范文程在后金王朝混得风生水起,陆续有些明朝将领要弃明投暗,归附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三月二十七日,最著名的就是明朝将领孔有德、耿仲明主动来归降。皇太极很高兴,敌对阵营大将都主动来投降,可见我的威力多厉害吧,他也深深知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这两个总兵那是掌握明朝军队国家机密的高级将领啊,通过他们进攻明朝,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啦。皇太极派出首席大臣范文程具体操办这件事情。范文程与吴赖、白格、塞古德一起,带着汗王亲笔签发的诏书去核查二将是否真的来投降,同时做好劝降工作,最终成功劝降,五月份孔有德率领部众前来投降,在妥善做好后勤安置工作后,带着孔有德等人到沈阳参见新的主人皇太极。可以说,范文程成为一块招牌,吸纳明朝郁郁不得志的同志前来投降,安排得还不错。战争年代,两个对立集团就展开了人才竞争,对于个人来说也不错啊,这边混得差,还有个东家可以选择,说不定弄个高管,发挥自己更多正能量,不用牢骚太盛防断肠了。

后金军的谍报工作也干得很出色,当得知袁崇焕做好充分准备攻打后金之时,范文程向皇太极提出借道蒙古、绕过锦州宁远攻打北京的策略,这招围魏救赵计策着实厉害,逼迫袁崇焕放弃攻打后金计划,将战火燃烧到明王朝心脏地带。接着又巧施反间计,在袁崇焕被动地回师北京,造成是他带领八旗军入关的假象,遭致杀身大祸,被崇祯皇帝实施刮刑,死状凄惨。

在军事战场上去的胜利的同时,皇太极及范文程等文臣还在策划、改革,稳固皇太极的汗王强权,消弱各大贝勒权力,着力打造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式政权,而不是松散的部落联盟。执政之初权力不稳,范文程针对四大贝勒共治国政所造成的权力分散的弊病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建立适应皇帝权力的政体制度,以利大权集中,政令通顺。天命四年,阿敏协同硕讬镇守永平四城,明军攻城,阿敏弃城而逃,还顺势屠杀了居民,这种兵败辱国还又败坏后金政权在老百姓中的形象问题,引起了后金王朝震动。范文程建议太宗借机处理阿敏。皇太极与范文程一拍即合,早就要动手处置阿敏,苦于没有机会,一方面消弱反对者实力,另一方面整顿军纪,强化属地管理,丧城守将要军法从事。当然形式上,还是要走的,经过召集诸贝勒会议商议,“将其幽禁之”。就这样阿敏被圈禁起来,走向了他父亲舒尔哈齐同样的悲催命运,镶蓝旗主的关键岗位也丢了,被皇太极做了个人情,赠送给了自己的小跟班——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实现了对镶蓝旗的掌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