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人的印象中,袁绍似乎在讨董联盟失败后,便一蹴而就成为了北方的霸主。接着就被曹操火烧官渡,多年的努力给曹操作了嫁衣裳。但事实并非如此,袁绍谋夺韩馥的冀州后,势力虽空前壮大,但局势仍旧是很不乐观的。
这个时候,北方的老大还是公孙瓒,他借着汉末大乱的腾飞之机,以骁勇之力搏出了偌大的势力。直至刘协出兵关东时,公孙瓒的势力已控制幽州、青州,深入冀州,波及徐州、兖州、豫州,声威之盛,诸侯无人能及。
而袁绍呢?
却在一时陷入了空前的压力中,一方面公孙瓒对其形成包围之势;另一方面又担心南路失手,袁术随时都可能杀到他身后;还有冀州境内的黑山军、黄巾军,以及那位董卓任命的冀州牧壶寿还在时不时地骚扰他。
壶寿这家伙也是被历史忽略的一个人,他是董卓的麾下。董卓还在位时,看到袁绍与公孙瓒不睦,便派了壶寿为冀州牧设法除掉袁绍。壶寿是个很阴险的家伙,他知道自己没兵没将,孤身前往冀州无异于送死,就跑到了黑山军那里,升官发财的许愿了一大堆,黑山军的土匪见到党国给发的委任状一个个眼睛发亮,纷纷愿意投诚效忠,如此壶寿很容易就得到了一支队伍。
这时中间发生了很大的变故,董卓身死,刘协也努力筹备关东一战。对于壶寿此事,他采取了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借此,壶寿便更想捞一大笔功劳好重回朝廷。只是,那时虽然袁绍已出兵与公孙瓒相抗,但袁绍留任的邺城太守栗成却令壶寿无隙可乘。
壶寿便又心生一计,以朝廷的名义分化拉拢栗成的手下。袁绍虽然占据了冀州,但朝廷对此是不认可的,袁绍给手下将士所封的官职,实际上只在他的集团内部有效,连其它割据军阀也不承认。
因此壶寿打着朝廷的招牌封官许愿,反正朝廷也是一副乐见其成的样子,开始对栗成手下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们拉拢诱惑——这可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职!比袁绍给的官职含金量要高多了!邺城的官员于是纷纷倒戈。在这些人的内应下,壶寿带着黑山军土匪们轻而易举地就攻陷了冀州首府邺城,杀了太守栗成。
那时,正值公孙瓒发布檄文扣给袁绍“造为乱根”、“背上不忠”、“不仁不孝”、“矫命诏恩”等十大罪状,率兵向南进发。袁绍在老窝儿被端的情况下,硬着头皮与公孙瓒在广宗县东北的界桥对战,双方互有胜负,死亡数目过万……
在这样的局势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北方战场上获胜的,定然是骁勇无比的公孙瓒。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刘协和曹操击败袁术后,袁绍似乎也转了运。
最后一次袁绍与公孙瓒决战中,公孙瓒以兵三万列为方阵,又将突骑万匹分置左右,袁绍命大将鞠义领精兵八百,强驽千张为前锋。双方摆开阵式,战斗开始。公孙瓒一看,你才那么点兵啊?二话没说,派骑兵展开了冲锋。想不到,他面对的是袁绍手下大将鞠义,这是一位在西凉战场上屡立奇功,与徐荣名字并列的豪雄之士。
公孙瓒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鞠义的兵伏于盾下,等敌将至,一时齐发,遂大败公孙瓒军,斩其大将冀州刺史严纲,获首级千余。袁绍军乘势追至界桥。再战,复大破之,攻破公孙瓒大营。公孙瓒大败,只得引军而回。
哦,对了,那位壶寿大人,听到界桥公孙瓒大败后,连跟袁绍打一场的勇气都没有,灰溜溜地逃回了黑山军那里。
这样的一个消息,对于朝廷来说,是很微妙的。虽然北方战场上,袁绍与公孙瓒狗咬狗一嘴毛,看似与汉庭没多大关系。但从亲疏远近来说,公孙瓒纵然骄狂,可名义上还是朝廷的都护将军。袁绍呢,所有的一切都假冒产品,什么车骑将军、冀州牧都不是朝廷任命的。
更不要说,袁绍还曾造谣言刘协非灵帝之子,密谋另立刘虞为帝。这斑斑劣迹在身,显而易见袁绍对汉庭是根本不屑一顾的!
如今,他又击败了北方宿敌公孙瓒,只需数年时间,便可趁此大胜席卷北方,最后成为北方堂堂正正的霸主。而到了那个时候,关东再无敌手的他,必然会将眼光投向关中……
也由此,整个朝堂的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压抑无比。所有朝臣,都眼巴巴地望着龙椅上的刘协,等待着这位天子给出明确的指示。
可随后,他们却想不到,这位少年天子,却丝毫没有提北方之事,而是很认真地向马日磾说了一句:“朕过了今年,便十四岁了。”
马日磾一愣,心说,不错,再过一年,你还十五岁了呢。可问题是,这跟袁绍有个屁关系?
“朕快十四岁了,可还没大婚立后呢。”
马日磾先是一怒,随即苍老浑浊的双眼中,顿时爆出了一丝璀璨的兴奋之光:不错!汉室虽关西有乱、内朝不靖的种种弊端,可在天下诸侯野心勃勃此时,还有什么比天子大婚,大贺天下,更加能名正言顺,凝聚人心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