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重建北宋 > 第202章 陷坑的威力

第202章 陷坑的威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202章 陷坑的威力

2016-04-08 作者: 苕面窝

第202章 陷坑的威力

定安县城内的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木质结构。除了极少数衙门、商铺房顶上盖着琉璃瓦,绝大部分房顶都是茅草。

北国的九月初秋,已然是天干物燥,防火是第一要务。在正常情况下,城内每天晚上都有更夫巡夜,不时高呼“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可惜城内百姓早就搬走了,自然没有更夫报警,没想到县城内果真就发生了火灾。刹那间浓烟弥天,火舌漫卷,仿佛一派末日景象。

常胜军并非正规军队,原本是为了吃口饱饭而造反的难民。他们怨气冲天,破坏力极强,却没有经过正规训练,遇到突发事件就缺少应变能力。

等到将士们想起来应该救火,结果发现城内的水井数量实在有限,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都给填上了,救火变成了奢望。

救火没有希望,城内的三万常胜军顿时惊恐起来。随着火势越来越大,呼吸越来越困难,城内再也无法立足,只能拼命夺路而逃。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南门、东门、北门关键时刻都无法打开,唯有西城门这一条逃生通道。

要说逃命,人类赶不上畜生的本能。宝马通灵,趋利避害是它们的本能。

数十兵丁刚刚把西城门大开,四千多匹受惊的战马已经冲了过来,数十兵丁瞬间被踏成肉泥。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县城内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首先从东边开始烧起,然后是南边和北边。

县城西边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起火,而是被三面火势夹击过来,算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四千多匹战马从西城门一涌而出,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狂飙而去,后面才是两万多惊慌失措的常胜军兵丁。

这两万多兵丁万万没有想到,冲出西城门的四千多匹战马没事,但是对他们而言并不是生路,而是一条精心设计的死亡之路。

原来,慎洽第二独立营的任务并不是歼敌多少,而是干掉敌人的主将,让两万敌人失去首脑,然后驱逐出城就算完成战斗计划。因为自己兵力太少,所以慎洽选定焚城驱敌的作战方案。

张彦的飞狐第二营是正规军,第四连是驮马式弩箭连,目的就是进行阵地防御,或者打阻击战。所以第二营没有参与城内之战,而是出现在西门外。

承担歼敌任务的是张彦所部飞狐第二营,必须用一千多人给三万敌人以重大杀伤,这是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必要条件,就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李宪设置地道是参照后世冉庄地道战布局的,目的是克敌制胜,不可能是挖几条通道,然后混进城内捣乱那么简单。

韩云山率部从灵仙县返回定安县之后不久,就接着完成地道设施。最后的关键之处,就是西门外的绝杀大阵。

李宪最开始设计城防地道,并非针对具体作战对象,而是为了构筑一个敌人无法攻克的堡垒。

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兵力,发挥最大的威慑力,从而策应南面的紫荆关、西面的灵仙县正面防御作战。

定安县城东面是小五台山,根本是一处绝地。敌人一旦出现在定安县境内,唯一的目标就是向西进攻灵仙县。李宪的战术设计就以此为依据,坚壁清野,示弱与敌以坚其心。

经过精心施工,从定安县城西门到灵仙县的官道进行了彻底翻修。平时行车走马绝无问题,而且极为平坦。

一旦敌人从定安县城西门冲出来,大路南北两侧都是笔直的陡坎,高度三米左右。这些陡坎当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工用土堆出来的。

从外面看起来,大路两边的陡坎是为了限制攻城通道,让敌人无法展开兵力,从而减少城西的防御宽度。这是很常见的被动防御措施,所以并没有引起外人过分关注。

这些陡坎所有的黄土并非远处运来,而是就地取材。

路面都是六寸厚的硬木板拼成,上面铺着厚厚的黄土掩人耳目。木板下面全都挖空了,而挖出来的黄土就垒成了两侧陡坎。

仅仅是两米深的土坑没啥大用,但是土坑里面“种”上缴获的金兵单刀,而且有一万多把,情况顿时大不相同。

翻板很常见,捕捉大型野兽的猎人都知道。但是四米宽,五里长的连续翻板,见过的人不多。哪怕是数万人见过,如果他们最后都死了,等于没有人知道。

张彦率领飞狐第二营,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启动城西官道上的翻板。

城中火起,西城门被打开,这是预定计划,张彦的第二营并没有奇怪。但是最先冲出来的是数千匹受惊的战马,还是让张彦大吃一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