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却肉身的情色男女
2016-02-19 作者: 秋落生
免却肉身的情色男女
网络恋情:免却肉身的**男女
月白风清
在现实生活,摩肩接踵的男男女女是有形的存在。他们说:我相信你,但不爱你。在网络世界,一切都可疑得似乎呵气即散。独坐显示器前,没有人在乎你是不是一条狗。网络爱情在自由茁壮地蔓延生长。但他们说:我爱你,但没必要相信你。在网上经历爱恨情仇
一家开发网上寻呼机软件的公司在它的一则广告中告诫人们,不要再call我,
而要“q”我。在“e”时代,被人call或call人早已不是什么时髦的事,被人“q”或“q”人才是最酷的。所谓“q”,指的是用icq(网络寻呼机)寻找在线的朋友。许多看过《聊斋》的人都十分神往书中的一种境界:功名尚未成就的书生用功到夜深人静之时,飘然地来了一个柔情万种的绝色女子,一番温存之后绝尘而去。用过icq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经验:同样是在夜深人静之际,传来一阵阵icq的嘤嘤鸣叫。或许就有一个女孩(他当然会把她想象为美眉)跟你打招呼,然后介绍自己说,我是小倩啊,等等之类。
这样的事在网络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网络在提供资讯、娱乐、交易平台的同时,也提供了情感交流的空间。许多人并不讳言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找人聊天。我们当然早已洞悉了“无谈不成爱”的奥妙,所以由网上聊天发展成网恋,应该不会感到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已经听到越来越多的网恋故事。网上关于网恋的文字多如牛毛,一些网站甚至开辟了专门的栏目或频道讨论网恋。最早的几部网络――《第一次亲密接触》、《告别薇安》――无一不把网恋作为它们的主要叙事对象。其中,《第一次亲密接触》已然成为“e”时代的经典。这部网络的开山之作向人们展示了网恋异样的魅力以及近乎无限多的可能性,赢得了许多网民和非网民的喜爱,以至于在网上,有许多网民把小说主人公的名字――**蔡和轻舞飞扬――作为自己的网上用名。有些网民更是坦言他们希望出现一个**蔡或轻舞飞扬似的人物,在网上发生一次轰轰烈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似的浪漫恋情。
半虚拟半真实的网络新世界
仅仅把网络当作工具的人永远不能明白的一点是,为什么通过网络谈恋爱就被称之为“网恋”,而通过电话谈恋爱却没有被称之为“电恋”。对于这一现象,唯一的解释是,网络是工具,但它不仅仅是工具。网络也是目的,也是根据地,是独立自足的王国。由网络构成的世界是一个新型的世界。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把全部存在划分为3个世界。世界1是物质世界;世界2是意识世界;世界3是语言世界。按照波普尔的划分逻辑,我们可以把网络称之为世界4。显而易见的是,世界4是一个全新的类型。它不同于世界1,因为其中贯穿着人的意识;它不同于世界2,因为网络为它提供了一个物质性的框架或平台;它不同于世界3,因为它有一种“及时的互动性”。虽然有不少人把它称之为虚拟世界,但这并不是一个准确到位的说法。由文字、符号、图形建立的世界才是完全的虚拟世界,而网络是半虚拟世界。网络的魅力基本在于此。如果我们简化一下,把上面的世界2和世界3都看成是虚拟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把网络世界称之为世界3。世界1是真实的世界,世界2是虚拟的世界,网络作为世界3介于两者之间。作为半虚拟世界,网络又是一个半真实世界。
我们从来没有建立过一个这样的世界。
我们以往习惯了许多对立的二元概念,现在则面临着第三元概念的挑战。这些概念具有许多暧昧不明的地方。我们不妨把它们的这些特征称之为“半边性”或“半性”。在明与暗之间,有半明半暗;在真实与虚拟之间,有半真实半虚幻。它们不再是那种非此即彼的状态。所有这些“半性”(半边性)都在网络这一世界3中可以找到,而发生在网络中的爱情自然也会打上“半性”的深刻烙樱
肉身的退却与出场
虽然人们把跟网络有关的爱情故事都称之为网恋,但是,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