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三国之骑兵天下 > 第189章 监郡御史

第189章 监郡御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所有的军师都大吃一惊,对于这种征收办法闻所未闻。不过他们很快就明白了杨林的意思,这是杨林要限制豪门、士族。然而,他们觉得杨林的想法行不通。蒯越连忙地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帐篷的中间,有些激动地说道。

“将军大人,你想过没有?那些大户人家都有好几个老婆,儿子更多。一旦你的办法公布出去,他们肯定马上就会把土地分到他们的儿子手里。到时候,他们每家的土地都不到一万亩,我们还不是只能收到二成的粮食?”

还没等蒯越说完,蒯良也站了起来。蒯良、蒯越两兄弟就是荆州的豪门,杨林的政策无疑于踩着了他们的尾巴,革命革到他们的头上来了。蒯良冲着杨林一拱手,几乎有些冲动地说道。

“将军大人,乡绅、士族是朝廷的支柱,是天下社稷的稳定力量。从这次平定黄巾叛乱,将军大人就应该知道他们的力量该有多么强大。将军大人如此征税,难道不怕得罪天下的乡绅、士族?”

“呵呵……”

杨林笑了起来,朝他们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杨林知道,幽州的好多豪门、士族有人在朝廷这官,如果处理不当,肯定会引起他们的反弹。杨林整理了一下思路,慢慢地说了起来。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征收田税,我这种征收办法肯定行不通。那些豪门、士族只要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孙,我们也只能收到二成的粮食,还得罪了天下的豪门、士族。”

“各位军师也知道,如今天下流民遍地,群贼四起,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横征暴敛,逼得百姓没有活路。而那些豪门、士族则勾结官府,偷税漏税,把田税负担都转稼到百姓身上去了。就以幽州为例,这些豪门、士族不仅偷税漏税,而且还操纵粮食价格。”

“自秦、汉以来,商鞅、桑弘羊、董仲舒、王莽都提出过抑止豪门、士族的土地兼并,然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乃豪门、士族力量太过强大,他们甚至能够挑战朝廷权威,使得改革不了了之。”

“你们可以掰着指头数一数,如今朝堂之上、州郡长官,有几个是出身寒门的?朝廷选拔官吏的制度虽然很完善,可是各地推荐的孝廉、茂才哪一个又不是豪门、士族?”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些乡绅、地主、士族、豪门构成了我们的社会支柱。平民百姓就是想参与,恐怕也没有那个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多数的乡绅、地主、士族、豪门受过教育、热心公益、品德高尚、学问丰富、主持正义、办事公平,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石。”

“孟子曾经说过,有恒产者,始有恒心。只有财产较多的人,做事才有责任心,因为他要对自己的财产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自己的声誉负责。”

“因此,我准备在幽州进行两项改革。一是农业税实行累进税率,一户人家的土地越多,田税越重,以达到限制土地规模的目的。当然,我们允许这些豪门、士族分立门户,以确保每一户人家的土地不超过一万亩。同时开征工商税,对于工商业者按营业额的二成收税。”

“另一项改革是在各郡成立御史府,凡是家庭占地在一千亩以上的,交纳二成以上田税的乡绅、地主、士族、豪门;凡是从事工商业者,交纳工商税收与一千亩土地数额相当的,凡是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过贡献的官吏、将士,每家可出一人担任监郡御史。他们的职责就是对郡县官吏进行监察、任用、考核、奖惩、罢免,同时向朝廷推荐孝廉、茂才。他们的工作方法就是无记名投票,一人一票,过半数通过就行。”

这一下,所有的军师都有些惊谔了。虽然朝廷在每个郡都派有一个监郡御史,不过那些监郡御史往往与太守勾结,使得御史制度名存实亡。而将军大人设置的监郡御史府,御史可就太多了,再想勾结也很难。而且实行票选制度,勾结几个人也没用。朝廷田税完全由这些御史自己出,他们还会与太守勾结吗?太守如果贪污,那可是御史们自己的钱哟。

对于普通老百姓面言,只交二成田税可是他们的梦想。他们占有小块土地,自劳自食,产量越高,他们经济上收益就越多。因此,他们在生产上有较高积极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秩序的长期安定,对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自耕农是一个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定,稍遇天灾人祸,即有破产可能。他们往往成为高利贷者勒索的对象,致使他们卖田卖地,甚至卖妻鬻子,也有的在苛捐杂税和繁重徭役负担下,为了逃避压榨,被迫弃地逃亡。

杨林在黄巾军俘虏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黄巾军的将领和士兵都是自耕农,而镇压黄巾军的官兵和乡勇都是来自乡绅及其佃农。因为他们租种地主们的土地,只向地主交地租,不向官府交田税,就是有什么灾害,也是地主的事,所以佃农们逃亡的要少得多。

真正地说来,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农村稳定的最佳结构应该是官府——地主——佃农。官府直接找地主收田税,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而地主要么雇工生产,要么出租佃农生产。而对于雇工和佃农而言,谁给的工钱高,或者谁的地租低,就去为谁干。

就在大家还在回味杨林的话的时候,荀彧站了起来。自从跟着杨林,他们叔侄俩一直刻意保持低调,听了杨林的办法,他也觉得可行,然而他还是有些疑问。

“将军大人,你设计的制度虽然很理想,可是朝廷历来是重农轻商,你让商人也当御史大夫,这不是鼓励人们经商吗?那还有谁愿意去种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