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国家命运 > 第二十三章(二)

第二十三章(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十三章(二)

2015-08-29 作者: 陶纯

第二十三章(二)

过去一尝,果然口味不错.有人就说,老于,没想到你还是个美食家呢,净带我们吃好吃的。这次跟你出来,大饱了口福。于敏就边吃边讲,说自己爱吃不爱做,手笨,甩手掌柜,在家不会做菜,上街不会买东西,家里一点忙帮不上。他说,有一次爱人让他去买包子,他拿了个塑料袋装包子,没想到,包子刚出笼,把塑料袋烫破了,包子一个个全漏到路上了,回到家,他愣是没察觉。末了,他说:“这就是我干的好事!”

众**笑,原本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有人又说,老于,来了上海,我们发现你是个挺好接近的人,怎么在北京上下班时,给你打招呼你却爱理不理呢?于敏连呼冤枉,说自己走路有个思考问题的习惯,眼前尽是公式呀数字呀什么的,在那打转转,哪里听得见人家招呼?他抹抹嘴,说:“不过,你们提醒了我,我向大家道歉,下次你们再招呼我,如我不答应,你们就上来捶我一拳!好不好?”

大伙儿又是一阵笑闹。有个了解于敏的年轻人对大家说,老于的工作干劲让人佩服。老于家有五口人,只有两间房,只能摆一张书桌。晚上女儿写作业,老于就趴在床上推导方程,老人孩子要睡觉了,他就主动转移战场,到走廊里看书,坐那里看,灯光太暗,他就站起来捧着书看。

话说到这里,众人渐渐都被于敏的事情打动了,饭没吃完,人人的干劲又都鼓起来了。于敏也不客气,当场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放下碗赶回去,晚十点,他带第一小组上机,次日早八点,第二组接上,下午四点,第三组上。就这样,他们脑子里的弦,又绷紧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一门心思往下走。所谓开拓者,都是这么过来的。

103.这个决心,难下呀设在北京南苑的七机部一分院,巨大的导弹装配厂房里,正在对“东风二号甲”进行总装。聂荣臻特意来看了一次,钱学森以及七机部的多位领导,还有张爱萍、张震寰以及国防科委的人,陪同观看。

火箭,作为一种运载工具,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可以运载人造卫星上天,又可以成为远距离的杀伤武器。杀伤威力的大小,完全在于其头部运载的是什么样的爆炸物。只有当它成为核弹头的运载工具时,它才真正可以称之为战略武器。见到新型导弹,聂荣臻很兴奋,因为有了它,两弹结合的事,可以大步往前推进了。

这时候,由于“两弹”战线,都是各干各的,互相保密保得很严格,导弹这边并不清楚二机部那边,是不是研制出了可以装到导弹上的核弹头。张爱萍告诉众人:“应该差不多了。”

聂荣臻透露说,为了安全起见,下一步两弹结合,先准备搞“冷”试验,并说周恩来也倾向这个方案。

所谓“冷”试验,就是弹头上不装核燃料,发射的是模拟弹头。

两弹结合试验,迫在眉睫。钱学森认为,搞两弹结合,首先应该从两支队伍结合入手,因为导弹、原子弹两支研制队伍长期在隔离状态下工作,互相不摸底,两弹的研制规律又大不相同。怎么办呢?只有先相互了解了情况,才能具体实施。

而这时候,导弹方面的情况,七机部基本上毫无保留地向核专家交底了,但由于实际执行中原子弹的保密等级比导弹高,有时导弹这边只好拐弯抹角地去摸原子弹那边的底。有人说,核那边,说什么都是吞吞吐吐的,我们和他们打交道,就像猜谜一样,费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