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煌汉 > 第152章 及时当勉励

第152章 及时当勉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152章 及时当勉励

2015-05-03 作者: 芷陌

第152章 及时当勉励

《口诛笔伐,独夫民贼当诛!》这惊悚的标题,如何不让王摩脑袋一晕。

署名更晕,是太学学正李榕亲笔所写。而他口诛笔伐的不是旁人,正是慈禧和清廷上下。

这老夫子,先前为王闿运和王摩所激,答应要正本清源,不能让他们扰乱儒门传承,所以才被王摩任命为官学学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眼界阅历丝毫不差,更有过许多与王闿运类似的思考。他是一个开明人物,对于将百工、商学等奇淫技巧之事纳入官学,更没有丝毫偏见。

用他的话说,奇淫技巧本是赞誉。奇是奇异,淫是过度极端的意思,奇淫技巧的意思,就是神奇到了极点的技艺。所以,汉剑唐刀,百工匠师,天下盛誉。可某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却将这些百工技艺斥责为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

“天生万物必有用,奇淫技巧无用论,不过是愚人之见。”这是李榕数十年前就得知的结论。他甚至还去学过顾炎武、李贽、龚自珍等人非议孔门的知识。

吾日三省吾身,以正德行,这才是正理。

听闻大刀王五等直隶京师人物来到阆中,他也有些喜出望外。甚至,里面不少人还和他曾有过交情。所以,他请了王五、宋氏兄弟、尹福等人前去太学给太学学子,讲讲京师风物民情,以增广见闻。

没想到,捅出了大篓子。

煌汉太学,本身立学之初就允文允武,培养不一样的学子。而历来蜀派人物,在尊经学院之前,就提倡摒弃陈腐的“八股”时文,注重对儒家经典的传习和研究。在动荡多变的时局中,“通经致用”、“中体西用”成为突出表现。蜀地学者“以复古求解放”,将清代学人达到的最高点东汉“许郑之学”成功地向前推进到西汉“今古文学”,乃至回溯至先秦“诸子之学”,最终实现了传统学术的解放。同时也使“蜀学”得以与“湘学”共同成为这一时期华夏传统学术的重心,构成华夏经学的新阶段和新形态。

因此,钱基博在上世纪中叶就说:“五十年来学风之变,其机发自湘之王闿运,由湘而蜀(廖平),由蜀而粤(康有为、梁启超),而皖(胡适、陈独秀),以汇合于蜀(吴虞)。”

煌汉太学,更是大大加速了这种学风的变化,与其他地方的学风民风,完全迥异。这治学不一样,为人、做官等等也更是不一样。

所以,听到了华北那边,响马土匪遍地,地主豪强为虐,满蒙人各种欺压汉人,洋人横行无忌,贪官污吏当道,太学士子的怒火全部被点燃了。

北征之战,更听闻陕北晋西流民被强行驱赶到陕南,大多数士子都气的发疯。

这种情况下,李榕才写了这篇时文,痛斥清廷君臣。

民心士气当然是为之一振,但与之相应的是,许多人都认为应该立即出兵,扫荡川外,解放天下黎民。而不是埋起头来发展。

或者说,从起兵到现在的一帆风顺,让煌汉军民的自信心和野心快速膨胀起来。有些自大到没边的意思。

“自卑了不行,可自大了,那也不行啊!”王摩揉了揉脑袋,他自己当然有清醒的认识,可有这样清醒认识的,在整个煌汉中有多少人?

那些流寇式的起义和造反,不就是因为清醒的人太少,控制不住局势么?当全民整体处于某种特殊的情绪时,那证明离衰败也不远了。

所以,天欲使人灭亡,必使人疯狂。所以,才要不偏不倚,如此,是为中庸之道。

德国那位小胡子,不就成功的鼓动起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自信心,可自大之后的结果呢?华夏新中国建国之后的某些运动,何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大浪卷来,舵手有时候也无能为力。

所以,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亦无穷!

“不行,不能给他们降温消火,但这股情绪必须引导到正面上来上来。”王摩沉吟着,用什么方法好呢?

如今这些学子,还有心思来思考这些东西,说明他们的精力很多。

很简单的道理,要学好哲学,领悟某些道理,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闲的蛋疼,另一个是深深的经历过,经历得深沉。

现在看来,他们是前者。别的人,都像是发条似得,都有事做。

三学之中,武学是全军事化管理,天天都按照军中要求进行操练。官学是请胥吏久官教导他们如何署理政务,如何处理一些紧急情况。武学课程完成之后,立即补充到厢军或者是战兵系统。官学完成后,是立即补充到行政系统。

但独独太学,研究的是经义和百工。百工还好,要跟着师傅忙上忙下,学习各种技术。可这经义就恼火了。天天之乎者也,思索圣贤之道。而且,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选择经义的人还是诸科之冠。因为教他们的博士大多有事要忙,很多时候,经义大多数是让他们自己讨论。

这些人,可以说是真正的闲的蛋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