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煌汉 > 第16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16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老郭家是湖南人,时代铁匠,探矿,采矿,炼铁,锻打,祖上的手艺都流传了下来。但当年郭铁侠年少气盛,背着家里去上海走了一圈,回来整个人就神神叨叨的,后来家乡遭大水,老郭带着家里人拖家带口的逃难进了重庆。

这个期间,郭铁侠一直用一堆破铁块鼓捣着东西,说也说一些郭老大听不懂的话,天天都这样,就像个疯子似得,要不是二子这一路照顾他,估计早就没命了。至于探矿,更是好几年没有摸过了,鬼知道他还剩几成功夫。

“这有何妨。”王摩笑笑,“叔,把郭二哥叫上吧,好歹也曾有经验,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无所谓,万一真摊上事,人多总比人少好。”

“府主你都这样说了,那我去给那混球说说。”郭铁匠也没有坚持。

王泽接着汇报其他事情,目前最麻烦的就是蓄发易服。听说要改辫子,许多人死活不同意,下意识的觉得那是要砍头的!特别是年纪大的。工作很难开展。

可是,一听此事,王摩态度却相当坚决,他直接说,要么束发,要么剃光头。

十日之后,只要是入了军政府户口,在军政府登记入册的人还是留着辫子,任何人都可以举报。

一旦发现,收回田地,强行剪了辫子作短发,同时,发配为官奴,修路开渠挖堰塘,反正,不愁他们没事干。

有人上吊,有人跳河,也有人想尽办法的逃了出去,可惜,都不能改了王摩的初衷。更多人还是选择了束发。

“是汉人不愿做汉人,要么滚,要么死!我已经给了你们选择!”王摩杀气凛然。

政令一下,还在顽抗的大部分人都心不甘情不愿的束发了。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到时候要是王家败了,把头发改回辫子就是,可要剪了短发,那就惨了!

是人都认得出来这是什么人,这边被歧视不说,朝廷那边待不待见还不知道呢。

服装也是这样,旗袍,马褂等满族服饰一概不准穿,只能穿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从炎黄时代到明末一直延续的服装,更是炎黄文明的承载之一。交领右衽,系带隐扣,宽衣缓带,这便是汉服的最广泛特点。

麻烦的是,军政府布太少,用处又多,军政府的人穷人太多。很多人甚至还一家人合穿几件衣服。

要让他们改掉自己的衣服,这实在是太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摩也只能和各保甲商量,新衣只能用汉家衣冠制度,官吏只能着汉服。好在移风易俗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关键是一定要加以引导。

不仅仅如此,王摩还请了被他强行掳掠而来的这些先生,创办了《汉魂报》,给乡亲们宣讲起了汉族的辉煌和蛮清的罪恶。不能光在军营里宣讲,不开民智,不让人民觉醒,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一份汉魂报,手写的,一张大纸上小楷秩序井然,一共三千字的内容。

乡里其实许多人不识字,各保甲的塾师便用说书的方式一一解释起这些字的意思。

非但如此,他们还在闲暇之余,带起了孩子,教起了学生,开展识字运动。目前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室,教材,教师,缺,什么都缺。王摩也是咬着牙给保甲配齐了塾师,让塾师们每日天不亮就出发来军营,然后王摩白天上午教塾师,下午带队训练,晚上教军人。

而中午塾师们收拾回去,下午上教孩子们,晚上给保甲里的成年人讲古,这样,才勉强应付了局面。

彭显钧用他当日给王摩启蒙的教材来教这些新人,王摩看着那一堆书,头都大了。

小孩子,哪里能在这么短时间认识这么多字。

王摩就给礼部的人下令,让他们从蒙学中选出最有教育意义,最通俗易懂的篇章作为启蒙教材。并且,尝试用标点去标注,并用韵书注解,以统一语音。

同时,开展以认字为主识字运动。力争每一位加入军政府的公民,在一年之内,至少认识并领悟常用的五百个字。而军人的强制任务是每天要保证自己认识两个字以上。

不开民智是不行的,只有让他们会读书认字,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华夏基石。

人,人,人,人才奇缺,王摩每天累得都只能睡不到三个时辰。练兵,写书,指导处理政务。

他当然要写书,裁缝许多不会做汉服,他不仅要写书,还要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

那些基础的知识,如世界地理,欧美列强历史,蛮清的丧权辱国史,华夏先贤事迹,兵法等等。

除了他,谁能写出来?每天晚上,他都要熬夜到很深,还好有家人照顾。

真正只有做事的时候,才知道创业之艰难,古今中外,都是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