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前朝的大臣,他不得不用,对于他们心怀前朝也丝毫不在意,可是现在董诰临死还惦记着前朝的皇室,心里不由得不高兴。
不过看着董诰一脸的哀求,想了想,然后笑着说道:“董大人忠贞情操,朕也很感动,你放心朕会一直贯彻现在的政策,不会改变的。”
高鸿信的话并没有直接回到,董诰不由有些失望,还想挣扎着说什么。
只听高鸿信接着说道:“朕决定给你董家后辈一个进入皇家学堂的名额,董大人务必好好斟酌,朕还有奏折要处理就不便多留了,你主意好好休息,过几天朕再来看你。”
高鸿信说完之后,不等董诰说话,便转身离开了。
看着高鸿信的背影,董诰一脸失望,接着躺在了床上,昏睡了过去。
高鸿信走后,董诰便一直昏迷,知道晚间猛然转醒之后,交代了一番便骤然逝世了。
董诰逝世对于朝堂上的大臣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
他在前清的时候已经位极人臣,供职一直勤恪,进止皆有常度。另外他熟谙掌故,对于政事得失,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一旦有献纳,都是当面陈说,从来不用奏牍。他平生所学,也都在一“诚”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
正是因为他品行端方高洁,朝堂上下从来没有人敢小看他。
即使后来投降了华国,他的性子也依然没有改变,同时也受到了高鸿信的格外重用。
现在董诰还是原来大清众臣在朝堂的领袖,如今领袖没了,以前在大清身处要职的官员们都很伤心。
不过日子还有继续,悲伤总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变淡。
令这些大臣赶到高兴的是,高鸿信给与了董诰高规格的身后待遇。
高鸿信亲临祭奠,并当场作诗以表达对董诰品行的赞许,最后赐谥“文恭”,并且董诰的一名孙子还被特许进入皇家学堂。
董诰去世之后,戴均元、曹振镛两人便成为了原来大清降臣的代表任务,在内阁之中的地位也进一步攀升。
其实按照岁数,曹振镛甚至比董诰还要大,只是曹振镛属于大器晚成的人,名气并不比董诰大。
高鸿信从董诰家会到皇宫之后,直奔御书房而去,他有些事情要好好想一想。
现在华国已经立国十四年了,经过高鸿信这十几年的努力,天下总算恢复了元气,百业昌盛,百姓也开始富裕起来。
但是现在仍然还有人对前清抱有幻想,这不得不另高鸿信格外的警惕。
虽然说现在原来大清的近支皇室都已经被安置到了北京,时刻处在情报司的监视之下,但是经过今天的事情,高鸿信觉得这样也许还不够,也许时间久了情报司的人会放松警惕,也许有人会想方设法的将这些人搞出去。
总之时刻提防着总是不靠谱的,以前高鸿信还没有下定决心,不过现在他决定不能在任由这些人逍遥下去了。
现在在北京被监视的皇室成员,一共也就十来位,高鸿信打算用十年的时间让这些人都消失掉。
之所以要用十年的时间,主要是因为现在前清降臣的还有很多,势力也很大,如果做的太过会引起这些人的反感,如果用十年的话,则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
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高鸿信海华丝交给情报司去办,至于怎么办顾俊杰自己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