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荦山的语言技能,历史上没有给出准确答案,他的敌人刻意贬低,认为他是能忽悠的大骗子,最多会6种语言。不过,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曾经说过,这厮“解九蕃语”。实际上,9种和6种有什么区别,毫无疑问,这是天才。
在民族杂居地区,官府的控制较为松弛,法律无法照顾这块蛮荒之地。在这里,讲的是实力,谁的拳头硬,谁就是大哥,拳头软的,只能当小弟。阿荦山不愧于老妈给的名字,整天的舞枪弄棒,好勇斗狠,敢于下死手。他和阿史那箤干联手,几乎将方圆数十里的孩子都揍了一遍,有些不服输的孩子更惨,不知被揍了多少次。
经过了短期快速的发展,阿荦山和阿史那箤干两个人迅速的确立了权威,成为了这一带著名的小流氓,也因此有了几个小弟,继父安延偃的儿子安思顺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人在江湖飘,早晚得挨刀。几年以后,在阿荤山和阿史那箤干揍了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公子以后,安延偃被当地官府抓去,以教子无方的罪名挨了一顿板子,屁股都几乎被打烂了。
这一顿板子可谓无妄之灾,太冤枉了!安延偃被同族的后生用门板抬了回来,哼哼唧唧的在床上发誓:“一旦爬起来,老子就把阿荦山的狗腿打断,看你小子还能不能出去惹祸。”
安延偃武功高强,而且下手很黑,关键是这人是有名的说到做到,说过的话从来不放空炮,而且总是超额完成任务。因此,他一旦能爬起来,自己的腿肯定要断了,说不定还要加上几条肋骨。因此,阿荦山害怕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阿荦山思来想去,汉人不是常说么,好汉不吃眼前亏,能跑就跑。自己虽然不是什么好汉,但好流氓还是够的,哪有眼看着吃亏还不跑的流氓。想通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溜了,离开家,换一个地方发展。
当时,北方地广人稀,广袤的东北大平原不产苞米,任由野草自由生长。正因为没有人打扰,肥沃的黑土地牧草青青,满地的牧草倒是很粗壮,因此,这里的畜牧业还算发达,除了烤羊肉串下酒,还有很多剩余的。
有了畜牧业,遍地的牛羊和马匹就要有销路,否则,北方的野蛮人就会骑着马匹到处打劫。大唐朝廷不愿意看到遥远的北方变成黑社会盛行的地方,因此加以引导,在这里设立了互市。官府开办了独家企业,将内地剩余的的日用品运到东北,交换东北的牛羊、马匹等牲畜。
因为阿荦山通晓9种语言,因此,在处处需要翻译的环境中,他属于抢手的金领。而稀缺人才和稀缺金属一样,自然有人抢,而且是花大价钱抢。他很快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初为互市马牙郎,”也就是商人交易时的翻译员。
阿史那箤干也是如此,这孩子随着父母到处迁移,也学会了6种语言。不过,他的家境较好,不屑于干马牙郎这样需要给人赔笑脸的工作,整天在社会上东游西荡。
这一份工作很适合阿荦山,在商人勾心斗角的互相算计中,他的智商蓬勃生长。
阿荦山在商人的世界里如鱼得水,成为了这一带著名的翻译家,获得的佣金也是累累见长。
凭借着无师自通的聪明,阿荦山的小日子过得不错,但是,人的野心总是在随着经历而增长。过了几年,随着阿荦山成为了健壮的男人,胡须爬满了脸庞,喉结长大,需要花钱的地方陡然多了起来,他就不满意自己的收入了。
阿荦山的不满意是跟自己的职业有关,因为当地人员混杂,几乎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翻译,因此,在获得财富的同时,他很快获得了别人无法获得的商业秘密。
当地的牛羊、马匹都掌握在牛马贩子手中,这些人在牧人的手中低价收购牲畜,然后一转手,翻了几个跟头将牲畜卖给了南方来的“老客”,获得的利润空间让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