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宅男的老婆是女侠 > 第114章 屯兵安阳

第114章 屯兵安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崇祯觉得此法可行,他更在乎利用此试探余翔的忠诚度,不过他深知,处事要有度,不能将余翔逼反,这也是崇祯所不愿见到的。

崇祯拟旨,命赵嘉诚为传旨官,来到安阳,向余翔宣读圣旨。

圣旨大意是朝廷对于余翔在河南成绩予以肯定,对炼钢,造枪之法甚是关注,望能将此炼钢、造枪之法贡献给朝廷,发扬光大,增强大明武力,让蛮夷不敢入侵。另外朝廷财政吃紧,往余翔尽快缴纳今年粮赋,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余翔接到圣旨后,内心非常矛盾,如果将炼钢,造枪之法交出去,河南震慑四方的优势便尽失,跟严重的是,这些技术一旦被清人窃取,后果不堪设想,会加速明朝灭亡。另外,崇祯皇帝明知河南今年大旱,按理说应该发放救灾粮和银子,退一步说,减免赋税理所应当,然而现在居然反过来,居然催缴粮赋,意欲何为?

河南虽然进行保粮区建设,取得一些粮食,但是还是远远不够,何况目前前来河南的灾民已然不是河南一省,陕西、山西、河北甚至南方的灾民涌入河南,河南承受着大明赈灾的重任,如果崇祯稍微明白一点,就不会做出这个决定。

余翔左右为难,秘密召集王承恩、李岩商议对策,他对王承恩非常信任,相信他是一位明事理的人,会以大局为重。

余翔道出心中忧虑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

王承恩表示理解,同时指出,如果抗旨不遵,将会带来严重后果,首先崇祯帝那一关过不了,从此以后,崇祯帝会心生隔阂,以后难以君臣同心,其次,那些以前弹劾他的大臣会卷土重来,没了崇祯帝支持的弹劾,其后果不堪设想,弄不好会引起全国范围内的抵。制绞杀余翔运动,袁崇焕便是一例。

李岩说:“进呈万岁的,应该是最好的,最为成熟的东西,莫不如将坩埚炼钢法和燧石枪造枪技术进献给万岁。”他的意思是将已经淘汰的技术进献。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折中方式,余翔比较认同李岩的这种做法。先进的技术,无论如何也不能献出来。

王承恩继续说道:“身处河南,才知河南抗旱救灾的不易,万岁让缴纳粮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余总督也要以大局为重。”

余翔说道:“朝廷既然艰难,为皇上分忧乃是为臣本分,但是粮食确实缺乏,我只能将粮食折成纹银缴纳。我初步折算一下,往年河南一地,往年缴纳白银约三十万两,今年河南遭到百年不遇大灾,能否折算成二十两。”

王承恩可知道,这二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这可是河南邮政储蓄银行保证金,如果出现现银挤兑,弄不好河南金融体系会出问题。王承恩对于崇祯皇帝突然态度转变也觉察出一些端倪,叹息一声,不好再说什么。

几天后,两个锦盒被密封得严严实实,一个锦盒中是坩埚炼钢法,一个锦盒之中是燧石枪制造法,二十万两白银用十多辆马车拉着,还由诸葛山珍带着二千火。枪兵,护送至京城地界,交由京城官兵护送,这才折返。

通过这次事件,余翔觉察皇上态度转变,对于崇祯多疑非常了解,看来,对于余翔的信任,出现了很大转变,他也必须留一手,这不仅仅关系到他个人安危,还会危及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帝王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家老百姓的祸福,全身系帝王一人之身,如果是明君,乃万民之福,如果是昏君,乃万民之灾。

这崇祯皇帝,是民君还是昏君呢?

余翔下达命令,封锁河南炼钢、造枪、造炮和练兵等消息,列为最高机密,严禁技术外泄。并让贾斌久建立一系列的保密措施,严防死守,不让任何尖端技术外泄,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崇祯皇帝收到赋银时,又不安起来,余翔这么爽快地送来这么多银两,速度之快,让他震惊。

他又招来杨嗣昌商议,杨嗣昌已经嗅到崇祯态度的转变,他对余翔的态度也有了较大变化,只是目前,他不便于将这种态度表现出来,如果一旦让朝中之人察觉到他态度转变,将会攻击他举荐失察之罪,他兵部尚书之职只怕不保,弄不好会身败名裂,全家遭殃。

杨嗣昌只得委婉地规劝崇祯维护皇上的威信,先观察余翔的下一步举动,再做打算,当务之急稳住余翔。

崇祯也是此意,第二天早朝,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表杨了余翔,说其主动向朝廷进呈炼钢和造枪之法,还缴纳赋银二十万两,让朝中之人以为楷模。

朝中之人莫不惊奇,陕西大旱,朝廷每年填进去几十万两赈灾银,粮食几十万石,但河南,一粒粮食未给,一分钱没花,还有二十万两银子进账,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这些朝中大臣可不是傻子,从中他们窥出一些端倪,只是他们在寻找机会验证他们猜测而已,一些大臣在私底下又蠢蠢欲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