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这就是元史 > 第一章 第一节 三征西夏

第一章 第一节 三征西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章 第一节 三征西夏

2018-04-15 作者: 清隐

第一章 第一节 三征西夏

都是搬迁惹的祸

在很久很久以前,藏族同胞居住的区域不仅是今天的西藏自治区与四川省西部,也有不少分布在青海。在唐朝的时候,有一部分藏民穿过甘肃定居到宁夏与陕西等地。其中有一支称为“托跋部”的藏民归顺了唐朝,被唐太宗安置到了静边州(米脂县西)。请注意:这个“托跋部”是以党项人(藏族一种)为主体,包括不少汉人与回鹘(维吾尔)人的一个族群,千万别跟北魏鲜卑的“拓跋氏”相混淆。

托跋部后代中有一个叫托跋思恭的首领帮助唐朝打黄巢,被赐国姓——李,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掌管夏州、静边州、银州、绥州、宥州这五个州的事务。此后其子孙世袭“定难军节度使”封号,掌管夏州等地。

唐朝灭亡后,北方割据政权混乱成了一锅粥,“定难军”同北方“十国”一样也自成一国。一直等到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以后,李思恭(托跋思恭)的后代李彝兴同志比较有远见做人也很活套,主动挑选了300匹骏马进贡给宋太祖并表示今后就跟着大宋混了,太祖大喜亲自督造了一条玉带回赐给这个识相的小国君主。

等到宋太宗(赵匡义)太平兴国7年(982年)的时候,李彝兴的孙子李继捧跑到开封来进贡。退朝之后,这位仁兄吃饱了没事儿干经常跑到大街上溜达,吃香的喝辣的尤其是娱乐项目花样比较繁多,看到汴京城(今河南开封)一片繁华景象(请参照北宋画师张择端同志大作《清明上河图》),于是这哥们儿就死赖着不想回国去了。最后他灵机一动想出个留京的好主意:情愿献出自己的辖区,只求圣上给自己封个京官当当。

这种有利于削割据促统一的好事儿,太宗自然是当即准奏,改任李继捧为(泾州)彰化军节度使,派曹光实为“银夏绥宥四州都巡简使”(静边州此时已废)接手他的辖区,并把李继捧同族兄弟12人分别任命为大大小小的官员,并让所有“缌麻”以上的同族都搬家到京城来落户。

什么是“缌麻”以上的同族呢?其实就是“五服”之内的亲戚。

咱先插叙一下“五服”。

在古代丧礼中,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孝敬和哀悼,晚辈要给长辈披麻戴孝。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斩衰,“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断处外露不缉边,“衰”(读做“催”)意即不缝缉。表示毫不掩饰尽情哀痛,服期三年。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长房长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