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大上海1909 > 第488章 传播汉学文化

第488章 传播汉学文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据了解,外来文化的侵蚀已经日益严重,我们可以接受外国先进的东西将它们吸纳为己用,融合成我们自己的文化和思想,但是绝不允许我们的文化和思想被侵蚀,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辜鸿铭听到了这里隐隐猜测到了萧震雷叫他过来的目的,但这还很模糊。他还得往下继续听萧震雷说。

萧震雷继续道:“现在外国文化和思想,不管是先进的还是糟粕的。都一股脑地往我国涌过来,特别是那些从西洋回来的人。以为自己在西洋多喝了几瓶墨水就自以为了不起了,自以为学到了西方文化的精髓,认为外国的东西总是比国内的东西好,这种情况不能让它继续蔓延下去,但是政府方面又不能进行行政干预”。

辜鸿铭立即道:“那大总统的意思是?”

萧震雷抽了几口烟说:“我和内阁宋总理商量过了,准备在内阁成立一个汉学文化传播委员会,这个汉学委员会直属内阁教育部门,主要职能是:第一,就是支持各外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第二,制定、完善和在外国推广汉语教师标准、汉语能力标准、汉语教学的通用课程大纲;第三,选派和培训出国汉语教师;第四,开发和实施汉语水平考试;第五,支持外国各级教育机构开展华国文化的研究;第六,在各国建立儒家学院,招收华人和各国人民入学学习,以达到宣传我国文化的目的;第七,与教育其他部门进行密切联系,关注国内学生对古文学习的程度,多在学校举办一些有关诗词歌赋与古文相关的各种活动,提高学生们学习文言文、诗词歌赋等国学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多宣传!”

辜鸿铭激动莫名,连忙连连点头道:“好好好,成立这个汉学委员会好啊!”

萧震雷笑了笑,抽着烟说道:“辜先生学贯中西,是有大学问的人,内阁宋总理昨天向我提交了这个汉学委员会秘书长的职位三个人选,辜先生排在第一位,另外两位人选我也进行了考察,他们要么思想太过保守,只对汉学精通,却不了解西学,要么受外国文化影响太深,只有辜先生既精通西学又对我国传统精粹文化有着很深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说,你是深爱中华文化的,也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推崇备至,否则你也不会写出那本《春秋大义》,对于辜先生的爱国情怀,我深信不疑,所以我想任命辜先生出任汉学文化传播委员会的秘书长一职,还请辜先生不要推辞才好!”

辜鸿铭听到这里,立即放下茶杯深吸一口气,起身拱手作揖道:“鸿铭干实业不行,搞科研更不行,可也一心想为国出力,奈何鸿铭手无缚鸡之力,肩不能挑,不能扛,只是多看了一些书,对我国和西方文化比其他人了解的多一些,勉强在教育界能站住脚,大总统却将传播我华夏文化如此之大事尽数托付于我,大总统如此信任,鸿铭受宠若惊,必竭尽心力尽忠职守将我华夏文化传播四海,至死不渝!”

萧震雷连忙将他扶着坐下,笑道:“辜先生不怪我事先没有与你沟通就擅自做主对你进行了任命就好,以辜先生的能力和才学,我相信辜先生一定能够胜任这个职位,我对辜先生寄予厚望啊!”

“请大总统放心!”

两人又聊了一些成立汉学文化传播委员会的一些事宜和细节。不久,程碧瑶过来喊两人吃晚饭,两人便起身一起去用餐。

辜鸿铭在上任汉学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一职之后立即展开了工作,此时的教育总长是蔡元培,辜鸿铭与蔡元培的关系又是极好的,因此蔡元培对辜鸿铭的工作极为支持。

辜鸿铭在上任后就与蔡元培进行商量,要求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范围内的所有学校班级增加学习文言文、诗词歌赋的文化课程,并且规定期中和期末要进行考试,升学考试时它也是必考科目,科目分数与其他科目相同。

蔡元培当即召集教育部门高层官员进行讨论,会议讨论的结果就是先派人去各地的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直属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并向社会上各社会阶层和团体征求意见。

在调查研究期间,辜鸿铭主持的汉学文化传播委员会开始宣布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毛笔字大赛、全国诗词大赛、成语大赛、汉字听写大赛等等,优胜者都将有丰厚的奖励,获得名次的学生可以在升学考试时加分,如果是社会成年人士将获得教育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

在进行国内的工作的同时,辜鸿铭还向社会各界进行募捐,将募捐来的款项大部分用于在国外各国建立儒学孔孟学院,派遣老师去那些儒学孔孟学院任教,另一部分款项用作奖学金,奖学金用来奖励国外那些喜欢汉学又成绩优秀和家庭经济平困的外国学生。

在国外建立的儒学孔孟学院不仅招收当地的外国学生,还招收当地的华人华侨的孩子,并且对他们格外的照顾。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辜鸿铭任职的汉学文化传播委员会就在社会上募捐了三千万华元的巨额款项,从这可以看出辜鸿铭的名气还是很大的,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华国现在还是有很多有钱的传统文人的,他们对外来文化极为排斥,因此当辜鸿铭以在外国建立儒学孔孟学院的为由进行募捐的时候,一大批的有钱传统文人们都慷慨解囊,在汉学向世界传播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未完待续)I58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