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司马迁从来没有说过赵高是宦阉,不仅司马迁没说过,东汉以前的所有史籍中,都没有赵高是宦阉的记载。
那么,为什么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被人给阉了呢?老赵虽然真不是个物,也不好这么埋汰人家吧!其实,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对于“宦”字理解的错误。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赵高是“宦人”,有“宦籍”。
不少人就是根据这句话,就认定了赵高是宦阉。其实,这种理解是有问题的。
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的记载,“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宦籍,是用来登录出入宫门人员的登记册。
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都没有指被去势的男人担任宫内官职,即后代所谓的“宦官”的语义。当时,被去势的男人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奄(阉)”,定义非常清楚。
可见,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但他并不是宦阉。而且,赵高不仅是个完整的人,还是皇帝的亲信!谁说皇帝的亲信一定得是阉人?
赵高被阉,乃是历史的冤案!
第二,对于“隐宫”错误所作的丑化曲解。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条材料。
“隐宫”一词,本来语义不明。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刘姓人士借题发挥,他将“隐宫”的“宫”解释为去势的宫刑,进而瞎编了一个故事:赵高的父亲受宫刑去势,母亲与别的男人野合生下了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了宫刑被去势了,于是,就成了宦官。
谎话越编越大,越编越痛快,结果以讹传讹,混淆了视听。
唐代以后,赵高一家子都是宦阉的说法,竟然成了正史。
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根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以后,隐官的意思就更清楚了。隐官,即用来指称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称刑满人员的身份,与宫刑和“去势”完全没有关系。
“赵高兄弟皆生隐宫”最多只能说明:赵高的父亲或母亲是刑满释放人员!
赵高不是宦官(太监)确定无疑了,那么,他真实的身世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赵高他爹是秦王的远房本家,属于王族系列;从这个角度看,身份并不低。当然了,大秦国是不大讲究门第出身的,秦国人的地位高低主要看军功(能从战场上拎几颗人头回来)。遗憾的是,这方面不是赵高他爹的长项。所以,出身王族的赵高他爹地位很一般,工作很一般。
赵高他爹是一位下级文官,负责管理刑满释放人员,大体相当于监狱的文书。赵老爹通晓法律,精于书法,应该也算是挺有才的。然而,在看重战功的秦国,这样的本事不足以使他出人头地。于是,就影响了找对象——赵高他爹要想找个好老婆,实在是很难(秦国的美女都爱英雄)!
最后,可能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好就近取材——赵高他爹在自己管理的刑满释放人员中,扒拉出了一个——找了一个犯了罪、受了肉刑的宫廷奴婢!
不管咋说,总比打光棍强不是。
其实倒也没耽误啥,出身不高的母亲先后生了赵高弟兄几人。这就是“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