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勋下设七署,其中两署: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一百二十八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八百人、羽林右骑九百人,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羽林郎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选自六郡、三辅地区的良民。二,选自从军死事之子孙。三,选自征战有功者。“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补之。
袁术此时为虎贲中郎将,袁术所领导的虎贲军也是羽林军的一部分,虎贲军全部都是骑兵,是羽林军中最为强大的一部分,日常屯驻在北邙山,此时屯驻在旋门关。黄叙在途经旋门关的时候并没有见到虎贲军,想必是单独扎营,并不负责旋门关的日常防御。
袁术能出任虎贲中郎将除了与他曾在北军五校之中担任过长水校尉外,更重要的是袁氏的布局。袁盱担任光禄勋多年,袁氏从诛灭大将军窦武的过程中,得到无数好处,袁盱的突然离世,让袁氏出现了兵权真空期,当时由于袁绍受党锢之祸的连累,一直躲在老家服丧。袁氏只能让刚刚担任河南尹的袁术回来进入羽林军,但袁术毕竟资历尚欠,只能担任虎贲中郎将,而没能担任九卿之一的光禄勋。
也许是从袁安开始,袁氏一直都在对抗外戚权臣,袁氏的忠义之名让大汉历代皇帝都很放心,所以灵帝刘宏对于袁术担任虎贲中郎将还是非常满意的,到没有觉得袁氏把持羽林军对自己有什么威胁。黄叙知道后来乱世群雄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就是这个袁术,这是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事情,一个标榜世代忠诚的家族,却是第一个背叛大汉的家族。
对于袁术,黄叙此时绝对没有轻视的心思。袁术绝对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跳梁小丑,这个把孙坚父子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乱世枭雄,不可能像小说中所说的昏庸无能。曹操和刘备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把袁术评为冢中枯骨,这是黄叙一直都无法理解的。
袁术的战略规划能力是非常出众的,袁术是第一个占领南阳的枭雄,后来在南阳无法立足,才撤退到淮南,在淮南受到围攻,又经略江东。可以说袁术的每一步都是为称帝而准备的,袁术所想的就是黄叙所设想的统一天下的办法。此时南阳的综合实力是天下之冠,控制荆扬二州,就有足够的战争潜力面对北方的诸侯。只是袁术属下的战略执行能力太差,让优秀的战略规划变成了泡影。
黄叙看着验看腰牌的羽林军,一个个身材高大,铠甲精良,只是留在脸上的气质明显的骄纵。这些羽林军,一个小小的伍长,都有郎官的头衔。如果不是毕岚从中斡旋,恐怕此时的黄叙也只是这些羽林军中的一员。这些出身名门的羽林郎自然有自傲的资本,如果不是党锢之祸,他们也许都是太学中的一员,如果天下一直太平下去,他们自然能有机会外放为官。郎官外放,最少也是一县的县令,并且他们的升迁机会比举孝廉出仕的士子要多得多,因为他们可以跨越军政两界升迁,只要家族运作合宜。
但此时黄叙看到的,却是这支军队的本质。一支军队的本质是他的战争实力,没有战力的军队,铠甲再精良都会成为敌人战利品。军队的战斗力,装备是根本,但军队的凝聚力和作战意志是苦战时候的核心。
涅阳军在南阳战事之中,虽然凭借优良的军事装备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但黄叙深深的知道,如果涅阳军对阵朝廷军队,纵然有更好的军事装备都不可能取胜,因为涅阳军的凝聚力来源于南阳良家子弟对于大汉军功的渴望,他们的作战意志是保家卫国而不是造反。
但此时的羽林军让黄叙又看到了徐璆所征发的江陵义兵的影子,只是装备更精良,训练稍好一些,他们是一盘散沙的代名词。各个世家子弟来到羽林军中,虽然渴望军功,可他们更希望保住自己的性命,因为他们的家族都是天下有名的望族,只要活下去,他们都会成为大汉的栋梁,死了只是给家族一个好名声,这笔账,每个人都算的很清楚。他们根本没有作战意志,更何况各个世家争权夺利,彼此针锋相对,这种军队也没有凝聚力可言。
进入濯龙园,黄叙更是看到羽林军的人墙沿着西便门一路排开,真的是刀枪如林,铠甲曜日。黄叙不知道在雒阳城中,为何大汉天子要如此的严防死守,此时没有黄巾之乱的危机,也没听说过有谁刺杀过皇帝,汉灵帝究竟在防着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