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修魔有道 > 第249章 房镇言憾托后事;城隍神夜撬墙角

第249章 房镇言憾托后事;城隍神夜撬墙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干了,烦死了,打死也不干这什么狗屁城隍!”

某位尽职尽责的神明扔掉手中公文,直接躺在书堆里,彻底“摆烂”。

上次“活差”枉死之后,他又特意弄出保留一丝阳气在体内不失的方法。

如此可以保证“活差”们魂魄离体后,身体会处于“睡眠”状态,而不是假死状态。

这样的话,基本可以防止类似意外再发生,除非有人几天不管,让其活活饿死,那夜明就真没办法。

只是这之后,“活差”的试行期又要延长半月。

最近,夜明、文小姐、绿衣天天闷在小房间里批阅公文,着实无聊。

“你还好意思说,这些都是你自己应该做的,还非要拉上我和小姐。

我都已经好久没有好好修炼,这样很耽误功夫的!”

绿衣颇为不满的说着,对某人意见很大。

夜明也是觉得这样不妥,她们毕竟不是阴差,老这么耽误下去,可不是事儿。

而且,大家都不是专业处理公务的,工作效率着实不高。

再次翻看阴差备选名录,这里面的人,似乎没有合适能帮忙的。

而且,城隍处理的事,虽然繁琐、杂乱,却也干系甚大,必须要靠谱的纯粹阴差才行。

只是目前延化府似乎都找不出这样合适能帮城隍分忧的阴差来。

思来想去,夜明忽然一拍大腿。

延化府没有合适的,不代表别的地方也没有。

想到这里,夜明嘿嘿一笑,取出龟甲来......

......

灵璧府,闸仪县。

自从之前闸仪湖中的鱼怪被清除,闸仪县就恢复平静。

本来大家以为日子能逐渐好过起来,却又在两月前遇上大地震。

灵璧府与延化府相邻,受到的影响也很剧烈,县城垮塌厉害。

本地知县是个不顶事的,平日里就喜欢吃斋念佛。

大地震之后,更是长时间躲在寺庙里,连县上的事都不管。

如今一县之责,大多要落到二把手的县丞手中。

县丞名叫房镇言,出身不凡,乃是当地望族子弟,少年时就颇有才学,年纪轻轻就考上举人。

本来大家都以为这样有才学,有家世的人,将来肯定能当大官。

没想到他却因崇尚“性恶论”,不尊崇如今主流的“性善论”而受到排挤。

这还不算,他不但不推崇“性善论”,还不尊奉当今最大的“理学”道理。

这就导致,他无论如何,也考不上进士。

因为进士出题的都是“理学”一派之人,他不奉“理学”自然不可能得中。

因此,最后还是靠着家族关系,补了个县丞的缺。

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来,他先后换走十二位知县,可以说是最清楚当地一切之人。

他的行事作风,也很“独特”。

出身名门大家,却不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更不恃强凌弱,欺压百姓。

反倒是在位期间,一直为百姓着想,深得民心。

今年六十多岁的房镇言病的有些厉害,主要是前段时间大地震之后,为了组织百姓重建家园,他可谓是劳心劳力,多年的积劳沉疴便爆发出来。

到如今,已经病的十分厉害。

要是一般人这么大年纪,还患重病,必然不可能再做事。

但房镇言不一样,那怕病重,他也要躺在床上,批阅公文。

县丞主管的就是一地账册、文书、财政等,可谓样样涉及民生。

如今世道混乱,自私自利之人不知凡几。

他害怕自己稍不注意管束,就有人从中牟利,贻害百姓。

因此,即便重病,他也要坚持亲自批阅文书,管理诸事。

“这个......不行,这里对不上,肯定有人少交税。

去,让人查一查怎么回事,可不能让人贪占了救灾钱。”

房镇言一边咳嗽,一边对身边老仆说道。

老仆闻言,都是记下,打算一会儿就吩咐下去。

只是看到自家老爷这个样子,还在操劳政务,实在不忍。

“老爷,要不您再歇会儿吧,今日已处理诸事甚繁,还是身体要紧啊!”

“不能歇,我自知时日无多,就将永远歇着,不急于这么一时的休憩。

还是趁着现在,多为百姓再争取一点好处吧!

我死以后,闸仪县百姓,必定会活在水深火热中......”

“老爷......您这又是何苦呢?”

老仆老泪纵横。

他小时候就是这位的书童,这么多年都是一起过来,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眼看兄弟到现在还在操心这些事,不免垂泪。

这时,外面来报,说是几位公子来看望老爷。

房镇言闻言,微微一叹。

他的几个儿子,从小深受大家族观念影响,自认高贵,一向看不起那些地里刨食的穷苦百姓。

时常会有打骂折辱的举动,自己在时,还能管束着他们。

自己走后,还不知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来。

房镇言连声咳嗽的道:

“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几个儿子都进来房间。

进来的共有三人,年龄不一,老大四十多,老二三十多,老三十来岁。

三人一起拜见重病的父亲,汇报家里的事。

老大说的都是和大家族之间的事,言语间,无不在表示自己和各大家族之间关系多好。

老二说的是和县里各官员富商之间的事,明里暗里强调自己为家里人脉关系的打点有多到位。

老三说的都是关于农人的事,其对农人多有怜恤,减租减债不少。

这三个儿子来此的目的房镇言再清楚不过,除了年纪还小的老三是真的汇报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