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手中的筷子停了停,王叔玠说得轻松,其实是看到了科举以后的形势。长安不同于张掖,认可杨崇的读书人只是少数,纵然落榜的二百人前来,也未必能考过世家选出的弟子,这种结果与杨崇一开始设想的寒门取士有了很大区别。杨崇抬起头,眼神清澈如水,从容地说:“这是元大人、杨大人和崔大人决定吧,只要不扰民,国子监和太学不反对就行。”
礼部尚书崔处直是看着杨崇一步步走到今天,哪不明白杨崇的心思,笑着答应说:“等王通、褚亮回来,我立即找他们商量,哪个方案请元大人和杨大人定夺。”
“不敢当。”尚书左丞兼刑部尚书杨汪还是比较满意杨崇这两个大舅子,都是比较含蓄的人,晓得进退;纳言元威点头表示同意后,掉头问杨崇:“越国公,现在河南十余郡在手,长安无兵戈之忧,你说说,下一步长安怎么发展?”
杨崇索性放下筷子,认真地阐述自己的想法:“首选是农耕,崔开远已经去了张掖,祁连山商行将专门负责从吐谷浑、青海、西域高原购买三千头耗牛,提供给关中各郡百姓做耕牛;考虑到河南等县的状况,他们将用从草原上买两千头黄牛,提供给上洛、南阳各郡,元帅府负责推广曲辕犁。
其次利用长安周围的织坊,推广毛织厂,宫中试点的织坊效果就不错,等姜菲和崔开远回来,开始在长安到扶风的各县招收女工,在每个县开设一家两百女工的织坊,挂在长安郡名下;还有就是关中铁厂的改造,关中的铁矿石品质本来就差,武川铁厂的产量上不去,股份确定后吗,要迅速新建高炉,提高产量质量。
户部考虑一下,能否安排各郡采收关中、河南茶山上的茶叶,在长安重新开设砖茶厂,房尚书,你和李淳风商量一下,把采茶和卖牛两件事通过银行来办,银行向各郡县放贷采茶款和向百姓放贷买牛款,如果担心百姓不还买牛款,可以从山南别院和骊山东面元家那座山区开始放贷,我和元袭人各做三百户的担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