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抗不吭声了,这种损失是长安承受不起的,只要再损失五万军队,长安就会崩溃,城里的门阀权贵就会想着办法请李渊离开。长孙顺德建议说:“不如从鄠县等地再征三万军队,另外让南阳那里送两万军队过来。”
李神通否决说:“郑氏不会同意,朱粲的投降是一时的手段,一旦少了两万军队,朱粲翻脸,郑元寿连制衡的能力都没有。可以先招三万军队训练,战事激烈的时候,有人总比没人强;另外需要在南方确定一处陪都,荥阳或者南阳,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形势危急到这种地步了?李渊旋即明白了李神通的意思,赞同说:“未雨绸缪,暂时就定荥阳,窦抗,你和郑元寿负责此事,第一步先把三省六部官员的家眷在荥阳安置好,让官员们没有后顾之忧。神通伤势一好,就和李纲前往荥阳,分别担任留守和长史,兵部再考虑派一支军队前去保卫行宫。”
所有人都明白了,这哪是安置家眷,这是扣押人质;一旦长安兵败,这些官员如果投敌,家眷就会吃尽苦头,甚至人头落地。李纲出面阻止说:“皇上,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一旦被敌人利用,没有事也会生出事来,对皇上的声誉有影响。”
李渊只能感慨李纲不食人间烟火,这年头谁能相信,连裴寂、窦琮、武士彟都能去和杨崇做买卖,其他的人还不知道背地里在搞什么鬼。长安城里,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和杨崇暗通款曲,就等着出卖李家的那一天。自从司马氏篡魏,王与马共天下,帝王在士族的眼里就不值一钱,门阀大族想的往往是,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士族。
无论杨坚、杨广父子如何强悍,依旧消除不了门阀的影响,往往一家未倒,另一家又起;李渊不认为在目前这种形势下,自己能比杨坚、杨广做得更好,只能现实一点。至于声誉,史书是胜利者编的,成王败寇,如果失败了,还要声誉干什么,胜利的一方不泼脏水已经是万幸。
裴寂板着脸说:“李大人多虑了,随着扶风两郡丢失,长安已经是最前线,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会战火重燃;皇上正是为了跟随他的人安全,才决定提前转移家眷,万一到时候战事激烈,误伤等种种事情都会发生。杨崇已经开始征兵,现在的情况是不知道来不来得及转移。”
裴寂没白坐尚书右仆射的位置,关键的时候力挺李渊,时机火候恰到好处;群臣再无异议,各自下去安排。可是转移大臣家眷绝非小事,很多首鼠两端的大臣明着不敢反抗,暗地里还是有小动作的,长安顿时陷入风言风语中,河西军的细作看到第一批上百辆马车离开安化门,立即飞报河东。
杨崇和王绩等人商议后,决定派人在洛阳散布消息,李渊自己都准备撤离长安,王世充还会和他联盟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