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大汉帝国 > 第三十七章 挑战墨家

第三十七章 挑战墨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十七章挑战墨家

“大帅所言,也有道理。”晁错听了周阳的粗口,细细一想,周阳所说不无道理:“一个国家是否贪腐,在于治理,不关计然书的事儿。说起这计然策,倒确实有几次成功治国。”

“咳!”晁错清咳一声,清清嗓子,说起了计然书的来历:“计然书本为范蠡所作。蠡早年随计然习计然策,学有所成,便追随越王勾践。践卧薪尝胆,洗雪耻辱,灭了吴国,范蠡飘然隐退,在陶地隐居。隐居之后的范蠡以商为事,家致巨富,被尊为‘陶朱公’。在这期间,范蠡把计然的学问著成此书,世上便有了计然书。”

计然书并非计然本人所写,是其弟子范蠡编辑的,此书在战国时代的名气极大,这和战国时代有不少国家用此书治国有关。

“自此以后,便有人用其治国,先是魏国的白圭,魏国却因此而衰败,计然策多受讥嘲,山东六国莫敢用。”晁错接着讲说此书的经历:“长平大战后,秦国虽然胜了,却也国力大耗,秦国疲惫不堪。再加上,秦国在邯郸城下,败于信陵君之手,损兵折将,国力急转直下,不复往日盛况,秦昭王甚是焦虑。就在此时,山东名士蔡泽前来秦国,说服秦相范睢,而获相位。蔡泽见秦昭王,便说以计然之策,可以通过繁荣的商业而恢复国力,秦昭王欣然纳之。于是,蔡汉在秦国大行计然之道,秦国商业骤然活跃,秦国国力迅速增加。说起来,计然策在商业上,还真有其独到之处。”

“一门学问并非什么事儿都能解决,这计然之策,只是繁盛商业的,和贪腐扯上干系,毫无道理可言。”周阳微微颔首,世间就没有万能的学问,计然策重视商业,这没错。

晁错微微一笑,道:“真正把计然策用到极致的,并非蔡泽,而是吕不韦。”

“吕不韦?”尽管周阳的历史不够好,对这个吕不韦却是知道的,他可是秦始皇的仲父。区区一商人,把秦始皇的父亲扶上王位,从而改写了中国历史。这是一个奇人,吕不韦买国一事,是千古奇事。

“是的,是吕不韦。”晁错为周阳解释道:“吕不韦是天下有名的富商,他本身便精熟计然之学,他以此而从商,无往而不利,家致巨万。他父亲也是一个商人,只是一个小商人,直到他,吕家才名显天下。吕不韦赚了钱以后,并没有满足,无意中在邯郸遇到秦异人,以为奇货可居,用钱买国,竟然给他成功了,异人回到秦国做了秦王。吕不韦因此而发迹,做了秦国的丞相,是秦始皇的仲父。在为相期间,便大力推行计然之学,重视商业,秦国因此而恢复国力,为始皇一统华下积累了雄厚的国力。”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一直很强盛,却因为长平大战,以及接下来的邯郸之败,而国力大耗,实力大损,秦国已经无力东进,是以在秦昭王晚年,秦国息兵罢战,休养生息。这期间,吕不韦行计然之学,在秦国大力发展商业,使得秦国的国力迅速恢复。

到了秦始皇时候,秦国国力恢复得差不多了,秦始皇再修了郑国渠,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得秦国的国力远超强盛的秦昭王时期,秦始皇这才指挥秦军席卷山东,扫灭六国,一统华夏。

秦始皇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年间内统一中国,吕不韦行计然学,为秦国积累雄厚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

听完晁错的讲述,周阳大是感慨,我们的祖先真的了不起,远在战国时代就有如此见识,堪称世界之最了。只可惜,计然学没落,后世重本抑末,压制商业的做法,最终错失了走向工业化生产的良机。

“啪!”周阳重重拍在额头上,眼睛猛的睁大了:“要是在汉朝重视商业,提倡科技,中国会不会走上工业化道路呢?”

西方的资本主义,就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的。若是汉朝重视商业,再有发达的科技,造出先进的设备,汉朝很有可能走上工业化道路。

至于中国的商品,销向何方的问题,根本就不用愁,马上就要开启的“丝绸之路”,便是中国商品销向世界的坦途。

市场有了,商业也不是大问题,关键就在科技。至于科技,周阳以前还有无奈,他分身乏术,无法亲身参与此事。如今有了墨家积累的这么多科技人才,用得好,汉朝的科技必将迎来逢勃发展的时期。

“值得一试!”汉朝能不能走上工业化道路,周阳还不敢肯定,可是,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试了。

“太子,这计然策,你多用些功夫。”周阳把计然书递给刘彻:“这书里有些东西,很有用途。大汉要强大,不仅仅要有发达的技艺,廉洁的官吏,粮满仓,食有肉,还要有繁荣的商业。商业可以以有市无,促进大汉的繁荣。”

要想汉朝重视商业,首先就得让刘彻这个未来的皇帝重视之,计然书再有用不过了。

“计然书?”刘彻接过竹简,很是兴奋的道:“我听太傅讲过,太傅说了,这计然书是天下奇书,很有意思,计然的看法虽给后人诟病,却并非无用之言。太傅的说法,和姐夫倒也差不多,太傅说,大汉要兴盛,就得百业兴旺,商业更不可少。”

一席话,听得周阳不住点头,这个卫绾,不愧是精通百家之学的名士。他虽以儒学见长,却是涉略百家,其见解更是独到,有他来教刘彻,怪不得能打造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

“你多用功,好好研读。大汉要兴盛,必得百业兴旺,太傅这话说得很好!”周阳大是赞同,道:“即使大汉把匈奴击破了,洗雪了耻辱,百姓不是还要吃饭,还要过上好日子吗?”

“姐夫说得真好!”刘彻于周阳的说法不会有异议,仗打完了,总得过日子吧?谁也无法反驳的事情。

“姐夫,我用功去了。”刘彻把竹简晃晃,坐到石几上,研读起来,极为专注。

“先生,贵门收藏的真迹,在下读完了。可是,还不知先生修的是哪门学问?先生不会只顾着逍遥自在吧?”周阳猛的想起,还没有看到晁错的著述。

“大帅即使不问,在下也要请大帅指点呢。”晁错从袖管里取出一捆竹简,递给周阳道:“这是在下这些年隐居于此处,专心于炼丹,所得的一些体味。”

“炼丹?”周阳大是惊奇,晁错这个大才,竟然也好此道。转念一想,汉朝的炼丹之风盛行,在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仙丹仙方传说,晁错闲来无事,炼炼丹,修身养性也在情理中。

“这炼丹呀,说是可以长生不老,在下不作此想。人生在世,哪有不死的道理?若是能找出几味药,延处益寿,在下便满足了。”晁错的话很实际。人哪有不死的,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延年益寿却是没问题。

周阳微微颔首,暗赞晁错是个明白人。在当时,能有如此见解者,并不多见,晁错不愧是名垂千古的名士。

展开竹简,周阳浏览起来。不看则已,一看又是吓了一大跳。

通篇都是金丹玉华,铅汞琼浆,这些炼丹的通用语。古人炼丹,便是为了得到这些东西。剔除这些无用的东西以外,倒是一篇不错的初级化学教材。晁错很详细的记录了,他炼丹中的一些发现。这不过是化学反应,他认为很神奇,称之为“道术”,周阳哑然失笑。

最让周阳惊讶的是,晁错竟然摸到火药的门坎了。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唐朝,为一个醉心于炼丹的隐士发现,留下了记录,才为后人发现。

其实,中国古代的炼丹士,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躲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炼丹,他们的成果多不为人知,往往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真正有记录留下来的并不多。有些东西,反反复复,不知道炼过多少回了,却没有留下记录。

火药虽是出现在唐朝,在此之前,兴许有人发现,也未可知。

“先生不愧是大才,果是了得,竟有如此造诣!”周阳油生而然赞佩之意,远在汉朝就摸到了火药的门道,周阳不能不佩服。

“呵呵!”晁错极是欢喜,拈着胡须,笑得眼睛眯到一起了。

就在晁错欢喜之际,只听周阳话锋一转,打击他了:“先生这些发现,固然可喜可贺,可是,这不过是一些小道罢了,先生连大道之门都没有发现。”

“呃!”炼丹这事,是晁错这些年来,最得意之事,竟是给周阳不放在眼里,他还真是意外,嘴里发出一阵磨牙的声音,惊讶的打量着周阳:“大帅也懂炼丹?”

“炼丹之事,我不会。”周阳笑着道:“可是,我曾得异人传授一门神奇的学问,比起先生的炼丹术强了不知多少倍。若是先生习得此术,包你的炼丹术大有长进,百炼百灵。”

炼丹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最后发展了一门学科,叫化学。虽然周阳并不是学化学的,可是,初中高中化学总是学过的吧?即使是初中化学,在理论方面,也比晁错的发现强得多。更别说,还有高中化学。在这方面,周阳完全可以做晁错的祖师爷了。

为了不让晁错生疑,周阳又祭起“异人”来圆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