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何咸得到了一个消息:董卓大军在距离旋门关还有半天路程的时候,突然就一个急刹车,然后大漂移拐了个弯儿,奔着北边的防线小平津去了。
旋门关这里,董卓只派来了一位传令,带来了董胖的一番训谕。
训谕当中包含了三个小点:第一,董胖胖同志高度赞扬了徐荣和何咸的默契配合,出其不意地击溃了来犯的曹操、鲍信一部,大扬汉室军威,值得口头勉励一次。
第二,董胖同志经过了严谨的思考和判断,认为以严刑酷法威慑关东群贼一事只会适得其反。故而他下令让徐荣以怀柔之策对付关东群贼,以彰显他董胖这位大汉相国宽厚仁爱的胸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董胖言旋门里有徐荣、何咸两营,恐指挥调度不一。便决定按照职位尊卑,给予徐荣节制旋门关全军之权。
可以说,这三条中的每一条,都没逃出何咸的预料。故而,何咸当即该干啥便干啥,带着姚广孝便去大帐参加军议了。“诸位也都知道了,因袁绍作乱猖獗,董公已率大军入驻小平津。如今旋门关对敌要务,便已落在中郎将徐大人肩上。今日本校尉召开军议,便是想集思广益,先谋划出一条应敌之策,以备徐中郎问询采用
。”
何咸的脸色看起来很平静,丝毫半点都没有今后要被徐荣压制的不满和怨气。这种‘我就是董公麾下最忠实狗腿’的态度,立时让帐下诸位司马面色各异。
已然有些了解何咸性情的程咬金和韩浩,还有角落里跟无赖小青年一样的杨修,都是一脸微笑不语的模样,早就看透了何咸嘴上说一套、暗地里做一套的风格。
张辽、高顺还有盖勋这三位,则一副讳莫如深的模样,明智地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一心只想着如今攻破酸枣大营,丝毫不掺和何咸与徐荣之间的权力纷争。而剩下一位樊稠,便是一副洋洋自得的表情。毕竟他可知道,徐荣只不过明面上有节制何咸之权,而真正负责监视何咸且有直接向董公汇报权力之人,却是他樊稠。此时看到何咸听闻董公不来的消息,便
立时召开军议对敌,樊稠对何咸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这种满意程度,并不能阻止樊稠怀疑并隐瞒何咸私纵曹操一事。毕竟,当时的曹操剩下不足千余残兵败将,而且还都是步卒。可何咸却带着两千余铁骑,竟然还让曹操跑了——何咸可是答应要跟他
平分战功的!现在曹操却跑了,纵然樊稠没啥证据表明就是何咸有意私纵了曹操,可他心里又哪能不怀疑、不幽怨?只不过,樊稠现在还有些拿不准何咸到底是否真心效忠董老大,所以他暂时也没向董卓上奏他怀疑何咸私纵曹操一事。毕竟,如今他樊稠已被何咸让渡与了徐荣,而事关这种破敌的秘密军议,何咸还是将
他请来过来。
这么一副光明磊落、一心为董公办事的风范,分明就是良好且忠心的属下做派嘛——所以,樊稠打算再好好考察何咸一段时间,看看他究竟是表里如一,还是心怀鬼胎。
想到这些,樊稠不自觉地抬头望了何咸一眼。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发现何咸似乎有所察觉一般,也缓缓转头望向了自己,并且还微微笑一笑。一时间,樊稠便感觉何咸那笑容中,似乎包含着一种早已洞破的睿智,令心里有鬼的他不由自主地又赶
快低下了头。
紧接着,樊稠又不自觉地抬起来头,因为他听到杨修这时忽然有些羞恼地向何咸问道:“校尉,不知这位大师乃何人,为何可参与这等机密军议?”
樊稠早已看到今日随何咸一同入帐的,还有一位面容怪异的僧人。虽然第一次见到这位僧人,但樊稠下意识地便猜出那位僧人很可能就是何咸的智囊。
并且,何咸坐落主位上后,又挥手示意那位僧人坐在了他下首的位置——在军中,那个位置分明就是谋主的坐席!“这位大师俗名姚广孝,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暗,号独庵老人、逃虚子。”何咸云淡风轻地说着,甚至还戏谑地看了一眼杨修:“道衍大师虽为方外之人,然精通兵法韬略、算无遗策,前番本校尉建议
徐中郎前后夹击曹操、鲍信之计,便乃道衍大师献策。”
前后夹击曹操、鲍信一计,当然不是姚广孝所献。不过,何咸为了能够甩开杨修这个拖油瓶,也不介意将这桩功劳安在姚广孝身上。说到这里,何咸又故意向杨修挑了挑眉毛,继续言道:“至于道衍大师为何能参与此番军议,是因本校尉已上奏董公辟道衍大师为军中从事,主谋略定计之事。今日军议,正乃道衍大师分内之责,大师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