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宋时山河 > 第二十九章 审判与传言

第二十九章 审判与传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些百姓们可不仅有市井平民,他们之中还有很多是文人。而这些文人们觉得,写出一首精妙绝伦的好词,便被打击,这如何能行?要真是这样,以后谁还敢写出绝妙的诗词。这些文人不禁上下串联,四处打听消息,一致要求此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一时青州学子也是群情激愤,县学、州学、矮松园、云门书院这青州四大学府的学子都聚集在州衙门口,要求面见知州,要求知州重审这件案子。百姓们不敢随便闹事,学子们没有这番顾虑。本来这些学子都自认都是天之骄子,此番又是仗义执言彰显文人风骨的时候,自是无所顾虑。

青州知州寇准,最终听说了这件事,亲自到州衙门口安抚众学子,并保证一定把此案重新公开审理,还那位才子一个公道,好劝歹劝,才把众学子劝散。

寇准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权力场上,也是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人了,又在权力中枢担任过可称相公级的高职,自是能品咂出此事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只是不知,此事是单纯的是在为刘旭这个才子伸张正义,还是背后有人想给自己个下马威?不过这几天市井流言,寇准也自有耳目来报,细细分析这些流言,似乎不可能是针对自己的。看来确实州里有人想整这个叫刘旭的才子,这些流言估计是想帮助他保住他的人散播出来的。

寇准自己就是少年得志,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对刘旭这等少年英才,自是有些欣赏。再说此案,若如流言所说,要真是因为私酿卖几坛酒,就被判流放几千里,发配琼州那等去之九死一生的蛮荒之地,确实是太重了。

自己既然答应重审此案,如果再判如此重刑,怕是那些百姓及学子仇恨,就会全部拉向自己身上啊。只是到底青州的权势人物中,到底是谁想整这个刘旭呢?不过想想自是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再判此重刑,不管是哪个权势人物想整这个刘旭,自己也只能扫了他的面子了。再说判刘旭如此重刑,虽然律法上说的过去,但于情理上来说,总归是不合适。

在寇准心里,文人学子的笔比那些权势人物的能量更大。寇准本就出身豪门,又做过高官,对青州的权势人物还真不怎么放在心上。自己临来青州时,官家亲自召见,话里话外都暗示外放自己是权宜之计,或许很快自己就能被召回。自己在青州,赢得学子们的心,赢得口碑,远比跟一两个豪门搞好关系,作用更为远大。如果自己重新判决,那个想整刘旭的人开眼还好说,不开眼在跳出来寻事,就连他一起收拾了。寇准年纪轻轻便高官的做,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自有一股傲气在心中。

青州城最近这几天流言传播如此之快,自不是无端发生的,而正是那天刘旭嘱咐徐锦儿的策略。

刘旭知道,此时的文人官员大都爱惜羽毛,如果自己的案子搞的沸沸扬扬,引起知州大人的注意,他多少要顾及下民意。而徐氏武馆里大都是市井中人,三教九流的人都有,要散播流言正是他们的强项,因为他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过让刘旭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事情在文人学子那里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还有学子去为自己请愿。其实如果流言只在市井中传播,是很难引起知州寇准的注意的,正是学子们群情激愤为刘旭请愿,才最终引起了寇准的注意。

其实连刘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事情为何能在文人士子间迅速传播!

刘旭出事之后,曾经想到过,让徐锦儿去找王宗元叔侄帮忙,但想想王宗元虽是文人但也只是一个小小县学教谕,很难在州衙里有什么关系,也就作罢。

刘旭不知道的是,其实自己案子得以被知州寇准答应重审,起作用最大的正是王曾。

别看王曾年纪不大,但其师从张震,儒学之外,兼学其他杂学,人情世故的练达,远在同龄人之上。王曾自从听到中秋做《明月几时有》妙词的刘旭,因为私酿酒卖被抓的传言后,敏锐的察觉此刘旭正是自己认识的好友刘旭。王曾心思灵活,先是在矮松园的学子中渲染此事,为刘旭叫屈。矮松园的学子们听了这件事后,自是愤慨,他们又各自有自己的知交好友,于是各自串联,最终出现了州衙门口青州四大学府学子请愿的一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