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床铺收拾妥当,秦凡蹑手蹑脚的走出秦学东的房间,摸了摸有些干瘪的肚子,换了身衣服晃晃悠悠的下楼去了。
出了小区不远,再拐过一条街,一阵令人食指大动的香味扑鼻而来。
秦凡押了押嘴,使劲的嗅了嗅飘在空气中的香气,顺着香气飘来的方向拐进一条逼仄却热闹的小巷。
“王叔,来一份牛肉馍,一碗鲜豆浆。”秦凡循着记忆中的味道,径直走到一家做牛肉馍的摊子前,一屁股坐了下来。
“小凡!好久没见来吃馍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牛肉馍摊子前,一个满脸通红的大叔手脚麻利的给锅里的牛肉馍淋上清香油,不停的翻转,一边笑着招呼秦凡坐下。
“昨天刚回来,出去转了一圈,还是咱王叔做的牛肉馍最好吃。”
“你小子嘴巴越来越甜了。”
王叔笑骂一声,将一盘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的牛肉馍端到秦凡面前。
牛肉馍是焦城特有的小吃,将醒好的面擀成一层层薄片儿,再卷入用当地上等黄牛肉作的馅,放入锅中,转动炕熟即成。
在焦城到处都有做牛肉馍的摊点,可以说大多数焦城人都是从小吃着牛肉馍长大的,秦凡也不例外。
秦凡看着外皮酥脆、肉馅鲜嫩的牛肉馍食指大动,也顾不得烫嘴,用油纸包着牛肉馍,狠狠的咬了一大口。
熟透的牛肉馍入口时有脆响,里面的肉馅层次丰富,层层鲜嫩而不油腻,口味绝佳。
一口吞下大半块牛肉馍,秦凡美美的喝了口鲜豆浆,熟悉的味道在味蕾上绽放,让秦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说起这焦城牛肉馍,这里面还有两段典故。
当年三国时期,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在逃跑途中路过焦城,一路逃来腹中空空如也,忽然闻到一股香味飘来。
于是曹操闻香下马一路探寻香味,找到一户人家门口。
开门的是一个老胡子老头,曹操便上前问老人这是什么东西如此之香?老人答道,这是用碎牛肉当馅和面坑成的饼。
曹操吃后赞不绝口,问这东西叫什么名字,老者说没名字。于是曹操就说,“我看就叫牛肉馍吧。”
自此之后,这一闻名遐迩的焦城牛肉馍就传承了下来。
至于另外一个典故,则跟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有关。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路过焦城,当地官员不敢怠慢,就用焦城特产牛肉馍外加蒜瓣子和一碗咸豆沫招待皇上。
乾隆皇帝尝过牛肉馍之后曾说余味绕梁,而三日不绝也。
而后,乾隆更是亲自写下“汉三杰闻香下马牛肉馍十里飘香”并特赐一块御匾。县令奉为至宝悬挂于公堂之上,每日升堂前都要拜一下这块御匾。
可惜的是,最后这块乾隆皇帝的御匾在那场大浩劫中被红小兵拿回家劈成柴烧锅去了。
若是这块乾隆御赐的牌匾还在,也算是一件难得的传世之宝了。
如风卷残云般吞下一大块厚厚的牛肉馍,干了一碗鲜豆浆下肚,秦凡美美的打了个饱嗝。
“去去去,哪来的小叫花,赶紧走。”
秦凡刚要去付钱,却是看到一个大约五六岁年纪的小女孩,手里拎着一只破破烂烂的编织袋,杵在牛肉馍摊子前,垫着脚眼巴巴的香气四溢的牛肉馍,像一只小馋猫一样押着小嘴。
牛肉馍摊子前,一个正在等牛肉馍出锅的女青年一脸厌恶的表情,像驱赶苍蝇一样挥着手。
小女孩眼巴巴的盯着牛肉馍看了两眼,拎着编织袋依依不舍的转身离开。
看到小女孩乖巧的样子,秦凡心中一软,打包了两块牛肉馍和一瓶鲜牛奶朝着小女孩走了过来。
“小妹妹,你饿了吧,哥哥请你吃早餐。”
这个小女孩虽然是捡破烂的,但身上的衣服一点也不脏,非常干净整洁,肉嘟嘟的脸蛋被寒风吹出了一圈红晕,好像一只小苹果十分惹人喜爱。
小女孩一双明亮的眼珠子直勾勾的看着用油纸包着的热气腾腾的牛肉馍,似乎有些犹豫,没有伸手去接。
“爷爷说,丫丫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